2)第二百七十九章 福妞在手,吃喝不愁!_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要多撒肥料。

  新都这里的冬天,比北地可暖和太多了,冬日屋里不用烧炉子,只在最冷的腊月少,点个炭盆就可以了。

  但为了老人孩子们过得舒坦,大炕最好还是烧起来。

  大炕热了,屋里就有暖意了,一家子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干点儿小活儿,猫冬就更舒服了。

  所以,早晚空闲时候,家家户户的男人们都要去山里砍柴,用板车拉回来,整齐堆在院墙外。

  有勤快的人家,还要去河边割芦苇和柳条,备着冬日清闲时候,编成炕席或者筐篓,用起来方便,不想用的话,卖掉也能换点油盐酱醋。

  而这个时候,也是村里小子们最高兴的时候。

  他们跟在大人们身上,上山撵野鸡兔子,下河捞鱼,玩的不亦乐乎。

  猫哥儿最近因为哥哥去读书,有些蔫巴巴。

  李老四舍不得,所以无论是上山还是下河,都要带着小侄子。

  家安家喜当然不会被落下,而且还要带着妹妹。

  即便奶奶担心,他们也把妹妹用背篼绑在背上,坚决背走。

  佳音憋了好久,总算找到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空间里的兔子又开始成批的闹自杀,鸡蛋送到树根下,鸭蛋送到芦苇窝里,统统冒充野生的。

  巴掌大的鲫鱼,五六斤的大草鱼,更是成群结队向着网里冲。

  家安家喜笑的不成,猫哥儿也拍红了手掌,笑掉了大牙。

  其余淘气小子们羡慕的吞口水,跟在他们兄弟旁边,偶尔也能沾点光儿。

  待得晚上时候,淘气小子把鱼虾,鸡蛋鸭蛋带回家,家里免不得要问哪里来的。

  于是淘气小子就会兴致勃勃嚷着,“是福妞,我们跟着福妞到处跑,就捡到这么多好东西,福妞真是个小福星!”

  他们的家里人也没什么惊讶之色,反倒笑骂。

  “你们以为福妞这名字是白叫的?这丫头就是天生带福气!”

  “是啊,不说李家这两年运气多好,就说侯爷那么尊贵的人,怎么就单单看上福妞了?这丫头可是有大福气!”

  一家几口说了几句,就被老人拦住了。

  “这些事,咱们自家人知道就行了。说到底,福妞儿也好,李家也好,侯爷也好,那都是咱们村里人,有什么好事,咱们也都沾光儿。但被外人知道,传扬的厉害了,说不定就眼红招祸了。”

  “爹说的对,外人提起咱们村子,已经是羡慕嫉妒了。咱们还是老实过日子,不要太张扬的好。”

  家里儿孙们纷纷应声,把带回的鸡蛋炒了,鱼炖了,就热热闹闹开饭了。

  如此一连七八日,整个村子的孩子都沉浸在上山下河的快乐中。

  李老四偶尔也背了闺女进山,每天都能扛回几袋子的核桃、板栗和枣子,甚至是红彤彤的果子,黄澄澄的梨子。

  赵叔等人帮忙把兔皮鞣制好了,送回李家,冬日时候给孩子们做个袄子。

  兔肉也被陶红英抽空儿熏出来,挂在库房的房梁上。

  梨子和果子之类,则藏进地窖,美其名曰,留着年节时候走礼。

  其实,这些都是幌子和借口罢了。

  毕竟佳音手里时不时就冒出个果子,偏偏她还很大方,老爷子们和家里老少们,时常都能分到。

  不这般做点儿遮掩,真是不好解释她的果子从哪里来。

  忙忙碌碌中,半个月就过去了。

  学堂的地基眼看建好,已经开始砌墙了,而李震生终于恢复很多,可以走出院子慢慢溜达了。

  而这个时候,猫哥儿也晒成了小黑炭,泥鳅一样同村里孩子没什么区别了。

  他每日能吃能喝能睡,小拳头也越发有力气,再不是先前那个虚弱孩子了。

  全家都为此高兴,李老四还抽空赶了骡车,带着猫哥儿和佳音去了一趟洛安,给三哥一家送点儿山货儿,也让礼哥看看健康的弟弟,好安心读书。

  这一日,老太太在院子里剥花生,油毡布铺满了半个院子,遍地都是花生果。

  这是河滩地那边收回来的。

  村长做主,一家分了两袋子,要把花生果晒干剥出花生米来,再凑一起送去榨油坊。

  崔夫人闲着无事,也过来帮忙陪着老太太闲话儿。

  佳音光着脚丫子在油毡上跑来跑去,跟着捣乱。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