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2章 士绅大会之前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二则是因为全国各地的缙绅抵达了京城,准备召开所谓的全国士绅会议。

  已经经历过全国商人代表大会的京城百姓们,显然已经有了一些接受能力,知道了这种会议的形式,便是让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事务。

  而召开士绅会议的地址,正是此前设立在十王府的商人代表会议召开的会场。

  这倒是给了京城百姓一些错觉,感觉这些来京城开会的士绅,其实同那些商人代表也没有什么区别。

  当士绅会议召开前的几天,年前被派到陕西、山西、河南三地进行社会调查的燕京大学学生们,也开始陆续返回了京城。

  这些学生们算是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难熬的一个冬天,能够进入燕京大学学习的学生,都算是家境还算不错的。

  毕竟家境贫寒的士子,是不会放弃改变自己命运的科举仕途的。只有那些衣食无忧,但是对于科举又没有什么天分的读书人,才会选择进入燕京大学学习,试图走一走终南捷径。

  当然,随着燕京大学的发展,加上内府设置的奖学金,一些家境贫寒,但是在自然学科上颇有天赋的人,也陆续被招进了大学,但是这些人毕竟还不是学生来源的主流。

  生活条件尚可,又年轻气盛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被社会磨去棱角,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颇具血性的。要不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年轻士子,被东林党人所倡导的正义所吸引了。

  正如他们此前轻易的被人煽动起来,认为朝廷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残害士绅,掠夺民财的恶政,不惜跪在宫门前向皇帝上书请命废止一样。

  在这两个多月的社会调查中,不少学生同样被自己亲眼目睹的灾民惨状所惊吓到。

  不少学生开始转变了此前的立场,从反对朝廷过多的干涉粮食买卖,从而扭曲粮食的真实价格。

  变成了支持朝廷干涉粮食市场上的各项交易,从而可以让更多人买得到粮食,以度过灾荒之年。

  也许有些人读四书五经,只是把这些儒家经典当做了进入仕途的敲门砖。但也有人,真正的把书中的仁义当做了自己的人生准则。

  对于这些人来说,为了坚持他们所主张的道义,甚至于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虽然这样的人很少,以往在大明读书人中发出的声音也不大。

  但是,现在有了崇祯的支持,这些人的主张被特意挑选了出来,连续的刊登在了大明时报上,使得他们的声音被成倍的放大了。

  忽然之间,在大明出现了一个比往日的清流更为激进的团体。这个团体的主张都有什么呢?他们主张:四民平等,除了皇帝超然于万民之上,社会的其他阶层应当不分高下。

  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应当不分贵贱,只问罪行之轻重。一切罪行应当交付有司审讯,其他人不得进行干预。

  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力不受侵犯,家中男丁亡故之后,女儿也应当拥有继承家产的权力,族人不能以绝户的借口侵占亡者产业。

  朝廷应当再次严肃关于禁止高利贷的法律,并禁止赌徒典卖妻子儿女偿还赌债或高利贷,对于那些强行掳人作为抵债行为的,应当加以严惩等等。

  这些主张,有些是出自民间士人之口,有些则是崇祯假借民间士人的名义发表的。不管如何,到了士绅大会召开的时候,京城的舆论显然已经很是热闹了。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