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75章 利益最大化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给李素治理,他带着中枢到汉中驻扎好了,至少要把益州刺史的大旗从成都移回南郑。

  说不定还能学高祖“明修栈道”那样修修褒斜道的栈道。

  因为褒斜道虽然是险要程度仅次于子午谷的第二险道,根本无法行车只能步行,但褒斜道比可以行车的陈仓道要少绕四百里,而且褒斜道的北端出口就是武功水岸边的五丈原和郿县,可以摆出“要突袭郿坞、斩首董贼”的姿态。

  如此一来,也躲避了之前皇甫嵩劝刘备别参和讨董的的警告——咱是假装要偷袭郿坞,又不是要偷袭长安,只针对董贼,不针对朝廷,也无意“宗亲诸侯直接带外兵进京”。

  攻郿坞和攻长安,政治上完全是两个性质。

  但董卓肯定也知道你不可能“明修栈道”攻郿坞的。高祖皇帝当年明修栈道一样没用上,这就是个姿态嘛。所以董卓也不会提高警觉。

  刘备全部想明白之后,最后问了个人赏赐:“若将来真能配合朝中内应勤王成功、交还玉玺,该要些什么封赏好呢?”

  李素郑重回答:“主公自平定刘焉以来,诸多功绩都因董贼把持朝政而未曾封赏。将来肯定地连除刘焉、平南中、救雒阳、助剿董贼等诸般功劳,一并封赏。

  我以为,主公升任益州牧、加车骑将军或者别的将军号,再让天子封为汉中王,最为妥当。另外,董贼若除,西凉军定然还会有反复,朝中衮衮诸公必以平凉为患。云长有救雒阳之功,结合前功,宜表为凉州牧。虽然看似升迁过快,但凉州牧的辖地都需要我军自行从叛军、羌贼手中攻取,朝廷无非是给个名分,朝中三公肯定是肯的。”

  李素这番安排,已经是想趁着将来“董卓死后、王允当权那两三个月”,先捞一大票名正言顺的封赏。以王允刚得势时的局面,刘备真肯交还玉玺让王允辅政增加正统性,封一个刘姓宗室为王应该是可以争取的。

  朝廷正式因军功册封一位前宗正为王,这可比自表汉中王含金量高多了。

  而且这也不违反白马之盟,高祖皇帝说过的嘛,“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

  倒是刘备自己听得吓了一跳:“这如何使得,多少年都没听说宗室因为这个封王的。他人岂不是要怀疑我除了董贼之后,反而要……”

  李素劝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就算将来除了董贼,朝廷也不会很快太平的,需要主公再立功匡扶汉室的地方多着呢。连袁绍、公孙瓒都已内讧,未来不尊朝廷得军阀何止数家。主公勤王而不挟君,便不会有人指责的。说这些还太早,到时候见机行事吧。”

  李素现在连王允都不能提,当然更不能提李傕郭汜——甚至,蝴蝶效应到了这一步,将来闹事的是不是李傕郭汜都不好说了。

  李素只能大概推演,认为以王允对付凉州军的姿态,凉州军肯定是要乱的。但历史改了这么多,万一直接是牛辅上位反扑也未可知啊,那到时候凉州军内讧分裂都不一定有,只能是随机应变。

  李傕郭汜如今都还只是区区校尉,董卓军里比他们地位高的多了去了。

  而且,既然要利用王允的任期拿玉玺换最大化的好处,“三辞而后受之”之类的虚伪把戏也不能演了,最多谦虚一次,反正只是个因功封王而已。真要是辞让三次,反而被说得像是王莽了,犯不着。

  “罢了罢了,这些都说太远了,还是从长计议吧。反正明年我先把治所移回汉中,摆摆姿态。”刘备决定还是先采纳一半,其余以后再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