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章 刘涿郡亦知世间有孔融耶?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忽然变得越来越精彩。

  什么?!

  自从中平二年,南宫失火全面开征修宫钱,还没听说过陛下单独下诏,赦免某个特定官员上任所需缴纳的钱财过吧!

  这刘备区区一个县令,居然能被破例特旨?这特么是什么待遇!

  这两年里,以清廉之名上任的三公九卿、刺史太守,还少么!凭什么从刘备开始破例!

  当然了,其实其他的官员,真的官声素著、有清廉之名,其实暗中也有少量没交钱就上任的。但关键是那些没交钱其实表现形式是挺屈辱的,得去西园跟相关宦官博弈一番、宦官密奏皇帝,皇帝觉得确实榨不出油水,也就私下里没收。

  换言之,那些人只是没有交钱的实体,却没能避免被人误会交了钱的恶名。

  名和钱都是很重要的!

  因为交钱成了惯例,所以只要没有特旨,大家都被“有罪推定”了,只要没特别说明,就当你交了钱。

  “肃静,肃静!有什么好吵的,这是陛下特旨开恩,又不是驳回集议的任命,还不退下!”赵忠在丹墀一侧,冷冷嘲讽了朝臣几句,朝臣们这才意识到这事儿不能讨论,连忙散去。

  皇帝如果不同意集议讨论的结果,那大臣是可以再进谏、反驳讨论的。但皇帝全盘接受了,只是额外施恩,所施的恩也不是朝廷的权限,而是西园卖官铺的权限,大家连说都没法说。

  三公九卿,乱纷纷往外走,稍微几步之后,也渐渐回过味儿来了:皇帝这么干,动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是为了鼓励天下人‘报国的时候不要将就回报,哪怕朝廷亏待你,你也要先继续报效朝廷,只要坚持得久了,朝廷肯定看得见,会给你更大的好处’。

  从这个角度说,这也是时势所迫,必须树立这么一个正面典型,给大家一个为朝廷做好事不求回报的念想。

  这么一想,大家的良心也就平了,不至于再去嫉妒刘备,最多是稍微有点羡慕:这小子赶上了皇帝树典型的风口啊!

  大伙儿都是人精,完全知道这波操作的价值。

  之前几万卷的《孝义录》,只是传播了刘备的事迹,可未必能让世人都觉得刘备有多大前途。这种昏聩的乱世,有清名但不被重用的怀才不遇者太多了。

  名士们相互标榜八俊八顾八及八厨还少么?这些人都牛逼了吗?许劭的月旦评每个月品评提高了那么多人的知名度,这些人都飞黄腾达了么?

  光有名没用啊,得你的名被朝廷认可、重视,那才值钱。最好是“朝廷都觉得你的名很重要,朝廷都愿意做一点事情来保护你的名”。

  所以今天这道特旨,才是把“知名度”着实转化成了“信心”。

  从此以后,大家不再仅仅是知道刘备的名字,更有很多有识之士会觉得“刘备这人说不定会有大前途,有很好的上升通道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