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49章 虽不中,亦不远矣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水位暴涨之后,城东城西也有可能被淹没一部分,造在城外那些投石机阵地不也被淹了么?

  所以,正常的做法,应该是袁绍在东西两侧只设置围堵营地,或者即使造重型攻城武器,也该是可以机动的,而非固定式。在城南则全力造最重型的攻城器械。

  “莫非袁绍的决水淹城计划要酝酿很久?他在城东上游蓄水要蓄上十天八天的?所以才觉得为了中间这段时间的强攻、分摊防守方兵力,额外多造一些将来要被淹掉的东西也无所谓?”

  诸葛亮心中忍不住如是琢磨。

  他哪里知道,荀谌压根儿没打算放水淹到城下,他是打算把沁水直接引走。既然城下到时候无水,袁绍当然不怕淹到自己人了,更不怕自己造在低洼处的攻城武器白费。

  而沮授也完全没往这个方面评估风险,则是因为这些风险都是临时新制造出来的,原本不存在,他也没来得及面面俱到照顾到这儿。

  诸葛亮想明白之后,当晚就立刻向关羽汇报,把自己的分析都说了。

  关羽当时依然在秉烛夜读春秋,闻讯放下书卷,捋髯眯眼,暗露杀机地说:“袁绍想用强攻麻痹我们?同时配合水攻、万一强攻不奏效就放水淹城?诸葛贤侄,能大致估算得出,袁军筑坝拦河的位置,在野王城上游多远么?”

  诸葛亮打开他自己制作的地图,图上作业一算:“应该也就在上游二十里,如果算陆路直线距离的话,不过十五六里,因为中间这一段沁水河道是先往北拐再往南拐回来的。”

  关羽摸着胡子奇道:“怎么算出来的?”

  诸葛亮往图上一指:“沁水在野王以西直线十五里外,有个拐点先往北拐。我军在此驻扎与沮授相持半年,我早就把周边地理勘测清楚了。

  那处拐点南边有一小丘,阻住了河水,但实际上只要把小丘挖开一个口子,河水就能往南倾泻到南边的洼地蓄起来。

  如果水位再高的话,甚至还有可能让沁水夺济入黄,从温县和平皋之间就流入黄河。但袁绍既然是要淹野王城,估计不会挖那么深远,否则水都直接灌进黄河,就淹不到我们了。”

  诸葛亮这番话,不了解当地地理的人或许不易听懂。稍微解释两句:沁水以南,还有一条汇入黄河的小河,上游叫沇水,下游叫济水。

  如今还在关羽军镇守下的温县,就是城北濒临济水、城南濒临黄河。但济水并不是在温县入黄河的,要再往东流几十里,在河内郡的平皋县入黄河,平皋如今还是袁绍占领着。

  而平皋的对岸就是雒阳河南尹的成皋,平皋与成皋自古也都是军事要塞。

  因为这两座城市要负责阻断黄河、防止从东边来攻打雒阳的军队,利用黄河河面绕过成皋-荥阳一线的陆上雄关虎牢关。

  关羽一边慢慢捋清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