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18章 神剧轻松做到的事情,李素花了十几年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说,暂时量产了结构最可靠最稳定的手摇式缝纫机后,哪怕效率提升倍数没那么夸张,但至少也是五倍速的提高。

  原先一个女工工作十四个时辰可以裁缝一套军装,现在只要三个时辰。哪怕不熬夜加班,只在白天干活,一天也至少能做两件衣服。如果是夏天日照长,然后天一亮就干活,还能多干半件。

  当然,做衣服速度的提升,不只有缝制环节的加速,裁剪环节也能提升。

  李素本来觉得这个环节总耗时不多,也没刻意去安排任务。不过黄月英在自己鼓捣的时候,因为受到为雒阳新区营建而搞的“水力圆锯切割木材”启发,也想搞一个水力驱动裁衣服的。

  但很快发现,布匹比木头软太多,在锯齿圆片面前很容易变形,所以反而无法切割。最后折腾了一番,改成两根粗糙钢丝反向对着拉,就可以起到剪刀的作用。

  虽然雏形机器剪的速度不快,但好在可以一次性裁切很厚地一叠布料。这样一方面能节约在每一层布料上画线确认裁剪轨迹的麻烦,还能确保同一批布裁出来个个零部件尺寸都一致。

  所以,尽管这个机器在初期阶段没提升多少生产速度,但至少让成品的次品率降低了一些,同一批尺寸的军服形状也都一样。对于民用家庭小规模做衣服没有帮助,但对于部队大规模量产军服、制服还是挺不错的。

  这些措施都用上之后,才有了李素今天视察时看到的军容整肃状态,十几万人穿的衣服除了大中小几个规格不同外,其他版型衣型都是一样的,看上去就很整齐威武。

  这种场景,后世李素看古装片的时候,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那是因为他后世看到的拍电影电视的场景,服装道具都是工业化大规模标准生产的,所以他习惯了“小兵的衣服都一个样”。

  但实际上,自从穿越后至今这十几年,李素也算久经战阵,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部队,实际上他压根儿就没见过军服规格高度统一的部队。

  哪怕几万精锐大军往那儿一站,看起来都是七零八落的,军纪再严明的部队也一样,头盔铠甲也都是大小形状略有不同,这是手工业加工的必然缺陷。

  现在经过这个新技术的整顿,总算是做到了让小兵军服规格严格统一的场景。

  后世神剧片场轻易实现的基本操作,李素却花了多年才看到。

  军容整齐的背后,至少还节约了数万农妇半年的劳作时间。这些节约下来的劳力,对于李素增加对南阳本地徭役的征发,也是一种补充,至少先减轻了百姓的其他负担,百姓被征时的怨言也就没那么猛烈。

  ……

  视察完部队的军容之后,李素对高顺的工作大加赞赏,好生勉励了一番,还直白地跟高顺交底:在正面战场负责杀敌,固然是大功一件。

  但是在后方稳固中路防线,同时让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形成战斗力,这功劳也不比厮杀夺城小多少。关键是高顺这边的工作能够总结形成经验、推广,那就是功德一件。

  未来就算不在地方上当防御使了,也好回朝廷到兵部任职,同时兼具文官武官的前途。

  高顺对于司空的鼓励自然是感恩戴德,表示一定继续努力,绝不会因为这几年没有上战场就懈怠。

  随后,他就安排车马,护送李素去博望县,视察运河工地的工作开展。

  ——

  PS:过渡种田章节,流水账过一下,推进一下时间线。明天进入新一阶段的收割。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