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73章 庞统第一策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很清楚,当初林邑灭国之战回来后,因为海路远征的士卒折损了三分之一,活下来的都是适应了从南到北海洋气候的精锐、资历丰富士兵,应该好好珍惜。

  当时他就给刘备上过表,请求以后海陆军分治,别让经验丰富的海军士兵再去打陆上消耗战了。刘备觉得有道理,跟李素商量之后,也批复准许了。

  所以这次赵云的三万人,有两万会尽量不参加陆战,只负责海路拦截和渡海运输,真要到岸上打硬仗,就靠那一万幽州骑兵,还有糜竺、徐荣的本部兵马。

  至于最后的途径草原送信、跟张飞互相联络,这事儿如今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难。主要是辽东那边近年来关外的游牧蛮夷也被征服得比较好。

  乌桓残部其实早就彻底臣服了,十二年前刘备在辽东的时候,就征服立威得很不错,而刘虞一系在草原诸胡中威望又高。袁绍窃据刘虞的名分遗产后,对乌桓也一直怀柔控制。

  其他辽东那边主要是扶余人,这几年也被糜竺的边境贸易政策挑拨、加上徐荣的军事打击,收拾得服服帖帖。

  徐荣主要是靠直接杀伐立威,把刺头部落拔了,一个个全灭。而糜竺是利用商人的奸计,一拉一打,试图在草原建立起贸易秩序,只跟有授权的扶余部落边贸,搞榷场特许制度。

  哪个部落对大汉最友好最臣服就跟谁做生意,把草原上值钱的物资卖给他。如果出现反复,找到借口,那就拉另外一个部落来互市,挑唆他们自相残杀。

  或者是确保徐荣对某个部落动手时,其他部落承诺继续跟着大汉贸易,幸灾乐祸乐于见到大汉干掉竞争对手。

  总而言之,赵云的精锐斥候要安全通过辽东和辽西,乃至三郡乌桓之地,小心点完全是做得到的。

  最后剩下的麻烦,主要是雁门和代郡这一侧北方关外的鲜卑部落。鲜卑人一直对大汉是完全敌对的,跟乌桓、扶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但好在去年吕布被逼出关外去,搞鲜卑人头贸易后,雁门和代郡两郡以北的草原上,凶顽的鲜卑部落已经大大减少。

  吕布现在就是死扛着拿原本拓跋力微的王庭盛乐城作为自己的新根据地,否则吕布自己都无家可归了。这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战,杀了的鲜卑男人砍了人头还能换军需和财物,当然要努力加班了。

  这才有了北方草原上小股人马畅通无阻的现状,从辽西走廊到雁门郡以北的马邑,实际距离足有一千五百里,居然骑兵队一人三马走六天也能建立起联系。

  ……

  把最新敌情彻底理顺之后,庞统顺势劝说张飞微调一下进攻战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战果。

  张飞态度很明确:“只要不耽误进取的速度,方略细节都可以商量,但要是让咱拖延寻敌决战的时机,那就不用想了。如今我军局势已经那么好,就是抢功的时候,谁下手快谁首功。”

  庞统耐心解释:“不会拖慢将军进兵速度的——将军不是说,因为形式变化,要连山南的常山中山一起收入囊中么?

  那我军本来的沿桑干河一路进兵,本来就得调整为沿桑干河、滹沱河两路进兵。北路为主力,也是原计划的进兵路线,走燕山北麓,先行出发,目标是收取代郡、上谷,而后由十二年前陛下讨平张纯时修建的居庸关,越燕山奔袭蓟县。

  南路走燕山南路,由恒山-燕山与太行之间的井陉口直扑常山真定,而后由无极转向中山。我以为,此法可以防止北路单线进军时,纵然夺取了代郡、上谷后,依然被阻挡在燕山居庸关的风险。

  因为燕山南路也有了一支偏师,可以袭扰敌军背后,互为呼应,瓦解敌军对燕山内长城的堵口,确保把大军主力全部顺利放进蓟县盆地。”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