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章 南方大开发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丹阳和吴郡地处太湖平原,相对鱼米之乡。所以,李素多半该在金陵驻留数月,顾雍连府邸都收拾准备好了。

  但是,酒桌上他问起李素南下的行程,才发现李素早有打算,根本没打算在金陵久住。

  李素直截了当说了自己的规划:“这两年奉陛下之命东进,第一件事就是要安抚青徐兖三州,其次就是要在大江江口新建港口城池,再营造海船船厂,贯通大汉的南北海运,让东部沿海各州更加长治久安。

  所以,趁着冬季农闲,我打算尽快赶到会稽,在娄县、海盐或是句章,先考察择地建港。”

  顾雍对这事儿没有概念,不过他对扬州治下的地理区划还是知道的,不由问道:

  “既是要在江口造港,选娄县不就行了?那儿最正对江口,转运便利。而且娄县海盐都在吴郡,只有句章在会稽。”

  顾雍提到的这几个地点,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昆山、嘉兴和宁波,已经是长江口最沿海的了。

  至于后世的沪江,不好意思,汉朝确实不存在,绝大部分还在海底呢。只有后世松江和宝山两个区,因为地势相对高一点,露出了海平面。

  不过如今这俩地方统称华亭,而且不是县,只是个乡镇。华亭镇是娄县下面的一个滨海渔镇。

  李素:“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当然要多留几个点考察一下,以备不虞。海运和港务的事情,元叹你不懂,不是地处河口就行的。还要看是否深水适泊,通盘考虑。”

  李素这番稳重的考量,显然是来之前路上,就跟诸葛亮科学评估过的。

  在大江大河的河口直接造港不是不行,但那样必然要解决泥沙淤积,得年年清淤维护航道。长江每年带来的泥沙也是非常巨量的,这个工作就会很复杂,长期维护成本不可小觑。

  这绝对不夸张,可以设想一下,比汉朝晚一千年的宋、元时期,海港依然要面临这个问题,比如宋元的时候对外贸易最大的是泉州港,那地方色目人聚居极多,都是阿拉伯胡商。

  但元被明驱除之后,大明因为仇恨蒙元的色目人助纣为虐,把那些为虎作伥的家伙都驱除干掉后,明人不再维护泉州港的水道,后来有明一朝闽地最大的外贸海港就南移到了厦门,就是因为泉州淤塞了。

  但厦门的情况也没好多久,明朝亡后,清朝禁海封锁明郑,没几十年厦门也年久失修废弃了。再到近代才重新修复开埠。

  泉、厦两地,分别还只是JIN江和九龙江的入海口,闽地多山,植被覆盖也不错,按说水土流失很少,泥沙淤积都如此严重,要是按长江口的泥沙淤积量,只会更加麻烦。

  (注:汉字地名大家看地图就知道了,因为写出来可能会宣传外站,所以拼音替代。)

  而且,李素不得不考虑其他问题:如果他愿意下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