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章 圣人注意事项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在意识形态造圣上犯的一个错误。

  当然,东汉初期的皇帝,也是没办法,因为周公这个形象,被王莽搞臭了!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的时候,走的就是“儒家圣王”的形象,王莽没有军权,也没有打过仗,他就是个大儒新圣的人设,而且还拥有实际行政权,所以王莽上位之前,拿他比周公的就很多。

  王莽的上台,其实颇有几分和儒家世家协商分赃的意味。当然,里面还有更多复杂的利益妥协,李素跟刘备聊也不会具体展开。

  不管怎么说,王莽这么一搞,连累得周公也有点臭了,什么反贼都能比周公,

  这时候,“立在政治和学术上都有建树的完美古人为圣”的坏处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以后但凡有野心家,他也可以自比周公,自比这种“实政和学术双料圣人”。

  所以,这时候,改立孔子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孔子是一个实际政治推行中的失败者,他一辈子在政治上是不成功的,只有学说成功了。但正是因为他政治上的不成功,让他被利用起来容易一些。

  从此以后,如果再有学术、声望和实政都很强的野心家,他好歹没法自比孔子啊,因为你要自比孔子,你首先就得放弃权利、去著书立说、远离政治搞学术,否则你跟孔子有哪儿像?

  皇帝也就可以抨击那些恋官不去的学术重臣不配自比孔子,要比先罢官。

  当然,把孔子尊为圣人,这个过程一开始东汉皇帝也还是有些膈应的,并没有立刻干脆答应。

  所以在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皇帝才多次“亲临太学讲学”,其实这就是想把皇帝塑造为当世的儒家新圣,这样就可以避免封孔子,又能淡化王莽曾经也是被儒家推崇的历史记忆。

  但结果已经很明显了:这些招数对皇帝本人素质要求太高,皇帝得好学,还不能是幼主,否则幼主没法去太学给太学生们讲课。

  于是,汉明帝汉章帝结束之后,东汉才算是在这个问题上彻底放弃了挣扎,孔子也是到了那个时候,才总算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下的“儒家第一梯队圣人”,可以跟周公并列。

  这一点的演进上,东西方世界倒是惊人地相似:各种意识形态被追圣的创始人,都没有留下继承世俗政权的男姓后裔,或者干脆就是生前世俗权力斗争的失败殉死者。

  谷/span这其实不是巧合,而是正因为你没有继承世俗政权的儿子,后来的野心家们才放心大胆利用你。你要是有子孙一直在做国王、皇帝,将来有机会振臂一呼,那别人拥你为圣不就成了为人作嫁了么?

  所以,西方历史上未必没有更多创出自己教派的人,只是其他的创始人没有断子绝孙,所以跟进的人不多。

  就好比元宇宙如果没有区块链技术来保证“创始人也没有保留管理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