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9章 一波三折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工期、削减其他开支。

  刘备对于可以接受的微调,也都虚心纳谏,原则性的问题,则是坚持态度强硬。

  这种博弈当中,不少风言风语和恶意揣测,也是时有发生,

  朝廷也不能一位高压不让人议论,毕竟甚于防川嘛。

  一些朝臣开始揣摩皇帝的心态,认为是“今年是皇帝五十大寿之年,眼看快到陛下的寿辰了,陛下是不是跟丞相商议之后,想趁着还有精力多做点事,所以急着推进建设和对外用兵。”

  还有人分析,皇帝是不想当初中兴统一战争中的功臣名将、精兵悍卒老去退役后,再处理跟鲜卑乌桓的问题。

  怕将来受两遍苦遭二茬罪,还要在训练新军来解决鲜卑。

  毕竟,如今的大汉,战乱已经彻底结束,后期的名将精兵涌现不多。最近八年都没有再招募新兵,一直是半军屯状态养着那些老兵。

  当初刘备麾下第一支十万人数量级规模的精兵部队,是在194年成军的,也就是北伐长安、驱逐李傕郭汜的时候。

  再往前,虽然刘备也有过一到三万人的武装力量,但人数太少,那些人但凡还活着,也已经是军官了,不会是一线士兵,所以年纪大点也无所谓,不用细纠。

  按照这个算法,这批至今仍然大规模以士兵或者伍长什长身份存在的一线将士,最多的已经服役十六年,算上训练期可能有十八年。

  哪怕汉朝人不是二十岁当兵,而是提早到十八岁甚至十六岁,那这批人如今也起码有三十五到四十岁之间了。

  如果入伍时年纪就大些,比如是二十好几年近三十才征兵的,现在都奔五了。

  作为普通士兵,体能和精力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靠的就是身体力量的搏杀,年纪大就必然战斗力下降。

  如果再过五六年七八年,那么连当初对袁绍、曹操作战时扩军的那批部队,也会面临老去体能下降。

  刘备显然是希望在这批精兵失去战斗力之前,用较低成本把大问题解决了。

  这个思路,跟原本历史上诸葛亮《后出师表》里强调的理由是一样的: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另一方面,这个时空袁绍也是自然死亡、但时间上比原本历史上死得更早了些,也就五十来岁。

  曹操则是兵败自戕,提前了十八年寿终。历史上曹操本该活到六十六岁,现在四十八就完了。

  再考虑到东汉那些皇帝,也就光武帝刘秀活了六十三岁,排第二长寿的汉明帝刘庄就只有四十八了。

  刘备这几年比较好色、后宫方面不加节制、妃嫔众多,子嗣也多了起来,这些都是瞒不住朝廷重臣的耳目的。

  有些人就开始揣摩,刘备是不是觉得自己活到五十大寿后,后续能有多久比较没安全感,才进一步侧面促成了他的加速大搞建设穷兵黩武……

  毕竟,李素是知道刘备哪怕遭到了夷陵,都能活六十三呢,但别人不知道啊。汉朝皇帝的普遍短命,让人产生了错误预期。

  偏偏上天也不帮忙,这不,一些原本已经被众人遗忘、也不觉得是灾异的破事儿,也如预期的降临了。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