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0 变化多端_绿湾奇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术排列组合之中制造出威胁,如果拥有天纵奇才式的顶级线卫,效果自然不用多说;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球员,主教练的防守智慧也能够通过发挥出威力。

  遗憾的是,主教练马瑞内利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出四线卫的威力,不仅前冲上步施压的效果平平,而且地面防守的强度与韧劲也有所不足,往往在比赛进程中展现出来的局面就是:

  眼高手低。

  防守战术似乎眼花缭乱、华丽绚烂,但实际效果却是另外一回事,“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大抵就是如此。

  从开场第一波攻防较量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成为了陆一奇的突破口。

  上赛季,绿湾包装工的地面进攻表现糟糕,位居联盟下游,显然不是因为主力跑卫莱恩-格兰特能力不足,主要还是因为进攻锋线的羸弱,不仅没有能够为地面进攻完成开路,而且导致四分卫屡屡遭遇压力。

  最终,地面进攻就只能依靠着格兰特蛮力强行突破——

  身高英尺(181厘米)、体重222磅(100公斤)的格兰特,能力出众、善于寻觅机会,但他终究不是阿德里安-皮特森那样难得一见的天才,也许在大学赛场能够称王称霸,在天才多如繁星的职业联盟就数不上号了。

  去年作为新秀的格兰特,顶着无数不利局面,赛季依旧跑出了956码,差一点点就要赢得自己首个千码赛季,这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现在,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更好的地面开路和掩护,这也是休赛期训练营的重点之一。

  第一周比赛,陆一奇侧重传球防守,格兰特没有太多表现机会;第二周比赛,陆一奇则将重担放在了格兰特身上。

  首先,陆一奇采用了非常复古的双跑卫战术。

  所谓的双跑卫战术就是字如其名,球场之上增加一名跑卫、减少一名近端锋,两名跑卫同时在场。

  在“西海岸进攻体系”发扬光大的七十年代以前,双跑卫战术才是橄榄球的基础战术,一名全卫和一名半卫搭档登场。

  往往,全卫更加强壮,相当于坦克;半卫则更加轻盈,相当于火箭。两名跑卫之间互相掩护互相拆挡,要么是全卫帮忙开路,半卫寻找空档;要么是半卫负责掩护,全卫强硬突破。地面进攻是绝对主角。

  伴随着传球进攻大行其道,跑卫的作用逐渐完成转型,四分卫开始横空出世,而全卫则逐渐没落;甚至进入2010年之后,半卫的作用也开始弱化,除了地面跑球之外,还需要如同外接手般具备接球能力。

  本场比赛,陆一奇就再次启用全卫约翰-昆(John-Kuhn)肩负起开路职责,与半卫莱恩-格兰特搭档登场。

  其次,陆一奇大胆启用了阅读选项进攻战术,换而言之,他选择了信任罗杰斯的防守阅读和临场判断。

  开球之后,罗杰斯根据自己的防守阅读,与进攻锋线做出战术配合,要么由他自己持球完成地面推进,要么他将橄榄球交给格兰特,由后者与约翰-昆搭档完成跑球进攻,而且还有防不胜防的传球进攻。

  尽管现在的罗杰斯尚显稚嫩,持球冲跑的时机、口袋脚步的稳定以及自己跑球的分寸都还有些青涩,但罗杰斯的运动天赋毋庸置疑,尤其是对于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走向把握,绝对堪称联盟顶尖存在。

  两厢辅佐之间,原本羸弱而踉跄的地面进攻就正式开始崛起,面对底特律雄狮缺少强硬对抗能力的前线防守,势如破竹地完成推进,展现出了可喜的进步和变化。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