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章 抗日(1936—1945) 第七章(3)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八路军中的新闻宣传员像中世纪的游吟诗人一样,把刚结束的战役编成快板,并在锣鼓的伴奏下唱给战士们听。留下来的画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海报,使无生气的村庄得到愉悦。画报上毛泽东的脸庞显得十分清瘦。

  1938年上半年毛泽东写出了很多东西,他系统地总结了自1927年他第一次拿起枪杆子以来的最主要的军事思想。他写了((基础战术》,这成为干部的必读手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他阐释人民战争意义的经典性著述。在《论持久战》中他从中国的角度对中日战争作了总体考察。

  他的一名警卫员着迷地目睹了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时的情景。毛泽东坐在窑洞里的书桌边,微弱的烛光照着他苍白的脸。他两天没有睡觉,只吃了很少一点东西,用毛巾擦把脸而不顾全身的汗水。笔记本旁边放着一块石头,他的手由于不停地写作而酸疼时就紧握那块石头使手指得到松弛。仁

  5天以后,密密麻麻地写着毛泽东那不受拘束的草体字的稿纸已积满书桌。不过毛泽东的体重减轻了,眼睛布满了血丝。当他起身去吃已不止一次给他热过的晚饭时,工作人员便把这视为一个重大胜利。其间,那些有才华的秘书开始编辑和校订毛泽东的手稿。

  第7天,毛泽东突然痛得跳了起来,他右脚上穿的鞋被火盆里的炭火烧了一个洞,而他正在沉思。他喝了一杯烧酒,然后坐下来继续写《论持久战》的结尾部分。到了第8天,他突然感到头痛并有些晕厥,医生赶来给他诊断后,他仍继续写作。到了第9天,终于完成了这篇长达80个印刷页的论文。

  编辑好的文章送发到刘少奇的窑洞及其他领导人那里去征求意见。毛泽东的军事论文充满生气,具有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民族本位主义特点和对左翼极端分子的本能敌视。

  他坚持,在作出判断之前要有实际的调查研究,他嘲笑那些以偏概全而认识不到问题全貌的人。左翼分子总是想一步登天,他劝这些人要有耐心。

  为了最大限度地突袭(弱者对抗强者的少有手段之一),毛泽东借用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的二元论:进攻与防御,运动战与阵地战,持久与速决,集中兵力与各个击破。

  毛泽东重提他首次在1927年使用的著名格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并不是说军事可以支配政治。相反,毛泽东坚信没有一个崇高的目标,军队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毛泽东在30年代就已认识到,在中国这种落后的条件下,共产党要想赢得政治行动的独立性就必须有自己的军队。

  即使毛泽东在谈论枪杆子的时候,他眼睛总盯着超出枪杆子的东西。毛泽东是反战的勇士,然而他认为在他这个时代的中国战争是对政治合理性的真正检验。

  他揭示出了战争中不可低估的人的因素:“我们是人,敌人也是人做的,我们都是人,那我们还怕些什么呢?”

  他善于把共产党军队的弱点转变成优点:“反对两个拳头同时打人的战略,集中兵力向一个方向作战。”

  他从政治的立场出发认为战争要有战略防御阶段:“一切正义的战争,战略防御不仅可以吸引政治上的异己分子,还可能集合一部分落后的群众加人战争。”

  他高瞻远瞩且自尊自大:“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到战争。已经开始了的革命战争,是这个为永久和平而战的一部分。”

  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o第一阶段—已接近尾声—日军大举进攻,大片的中国领土将沦陷。毛泽东对这种损失并不惊慌。诱敌深人是有益的,日本人在这方面将犯错误,他们将被同仇敌汽的广大民众所包围。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