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煤山论剑(一)_1980,从写歌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石碑树立时,正值鬼子即将入侵东北,这是以此表达不满。”

  “飞阳,那一块石碑是什么时候立的?”

  “那是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1944年也是农历甲申年,是明朝灭亡整三百年。”

  “这一年社会各界对崇祯的纪念达到了高潮,因此就树立了这块石碑,石料为老坑汉白玉,碑文由著名藏书家傅增湘撰成。”

  “飞阳,据传闻说崇祯皇上自缢前留下了血诏,并且,他的身边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个人,是不是有怎么一回事?”

  霍莉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霍莉姐,这就是血诏的原文,具体是不是这样的我就不敢肯定了,历史记载是这个样子的。”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其实并不算是昏君……”

  文飞阳的话刚刚说到这里,就突然被人给打断了。

  “年轻人,你说崇祯不是昏君,我却是不这样认为,他如果不是昏君怎么会把大明江山给丢了?”

  文飞阳、叶雪莹、霍莉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给惊了一下。

  等到他们回过头来,看见几个男人正站在他们的身后,文飞阳还认识其中的一个人,他就是《京城晚报》的记者沙清。

  “我说崇祯不是昏君,那是根据历史事实来说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的?”

  文飞阳不知道他们中间那一个人,刚才对自己的观点不认同,所以,就先试探了一下。

  “噢,年轻人,你说你是根据历史事实,哈哈哈,我洗耳恭听、愿闻高见?”

  此时,文飞阳方才看清楚了对方是个戴着眼镜的老头子。

  “大明之所以会亡,我个人认为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就是天灾,翻开史书看看,旱灾、洪涝、鼠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有其一就有其二,你说一说另外一方面的原因?”

  戴着眼镜的老头子立刻就追问。

  “人祸,其二就是人祸!崇祯自缢前留下的血诏,说了这样一句话:然皆诸臣之误朕也!诸臣背后其实就是一个个利益小团体。”

  “亡国不亡家,是他们这些人信奉的处世哲学,要不怎么会出现后来乾隆年间的《贰臣传》。”

  老头子听文飞阳这样说,马上就开始反驳了。

  “年轻人,你看问题还是太片面了,如果不是崇祯擅杀大臣自毁长城,大家也就不会与他离心离德了。”

  “老先生,咱们打个比方,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大明是一个公司,崇祯是公司的董事长,你说,他对那些工作不力的人,有没有权利处置呢?”

  “当这个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时,哼、哼,他们不是想与公司同甘共苦,共同度过难关,而是打着自己荣华富贵的小算盘。”

  “嘿嘿,年轻人,你的这个想法倒是别具一格,我还是第一次听别人这样说明亡的情况,你的名字叫什么?咱们要好好地聊一聊?”

  老头子对文飞阳似乎非常感兴趣。

  “飞阳,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来自港岛的大作家金墉,金先生,这位是《词刊》编辑部的编辑文飞阳。”

  《京城晚报》的记者此时站出来,做了一个中间人。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