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就1定好吗?_四合院:采购员的悠闲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很难,我不建议这么做。”

  说话的是邓东明。

  “我认为应该采用上次的策略,在伏尔加汽车的原有基础上进行适配性改造,这样可以更快的完成任务。”

  曹卫东摇了摇头。

  “汽车本身是一个高强度的复杂系统,是多系统共同作用下运行的机械产物,通过适配化改造来生产所谓的国产车,在我看来只是抖机灵的行为。”

  “你难道忘了老红星样车的失败教训了吗?”

  “换个壳子,其余的零部件还是通过适配性改造,我们最终生产出来的还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空壳子。”

  “就算侥幸生产出成车,列装后也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到时候怕是我们自己的工程师都不会维修。”

  “现在我们手上有伏尔加车的全套图纸,我认为应该从发动机着手,吃透它的制造技术,掌握设计原理,并基于此推陈出新,进行自己的国产发动机研制。”

  邓东明沉默了。

  他承认曹卫东说的话有道理,但还是反驳道:“组织给我们的时间太短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技术的突破。”

  曹卫东似笑非笑的反问道:“你说是组织给你们的时间太短,还是自己给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呢?”

  “当然是组织安排的时间……”

  邓东明想都没有想,一句话脱口而出,可紧接着他突然怔住了。

  是啊,组织好像没有指定样车交付日期,可为什么他会有时间越快越好的惯性思想呢?

  不单单是他,原本听他们辩论的敖三远,脸上笑容也僵住了。

  他也意识到同样的问题。

  似乎

  是自己太着急了?

  曹卫东笑道:“和匆忙做出样品相比,我们更应该打磨技术。”

  其实,在经历过激进年代洗礼后,京鸿汽修厂,乃至绝大多数国有工厂,普遍都有“速度至上”“快速试制”的错误思想。

  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新华夏百废俱兴,且敌对势力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但在某些领域,确实是欲速则不达的。

  汽车制造业就是这样。

  在曹卫东看来,想要制造出合格的国产轿车,必须打破原有的思想顽疾,彻底整顿产品质量,重视基础工作,完善工艺纪律,保证无故障交付活动。

  敖三远叹了口气。

  “想不到我活了一把年纪了,还不如一个小年轻看的通透,真是后生可畏啊。”

  “你想怎么干,有没有具体的方案?”

  “有。”

  曹卫东说道:“首先我们要组织一支研发者小组,集中优势力量,发挥工程师的作用,集中精力突破了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关键。”

  “其次,其余人要对汽修厂内的设计资料、工艺程规进行校核,对机床设备、零部件进行检修。”

  “最后,我们应该与参与样车试制的兄弟单位们沟通,邀请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