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3章 《赛车》过两亿_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人,算是美国电影协会官方马甲!

  1968年首创开始,只要有导演要和某个项目划清界线,想保全名声,就会使用这个马甲。

  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这个马甲使用的高峰期。

  97年甚至以此拍了部喜剧《AnAlanSmitheeFilm:BurnHollywoodBurn》(双龙一虎闯天关)…

  影片里展现了电影拍摄中经常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带资进组的演员、胡乱插手的制片人、不靠谱的拍摄团队,以及最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大牌明星插手拍摄过多,而他本人水平又不够。导演因为地位不够,压不住大牌,只能任其胡闹。

  这种情况下,成片的质量可想而知。

  有的导演还有骨气,最后忍无可忍,就用了艾伦史密斯的马甲…

  “没必要…我虽然做叁级片,但质量不会太低的!”

  “谁踏马看叁级片是为了电影剧情去的?”

  好吧,沈旭东确实需要一个马甲,想了想,他道:“…呃,就叫许辉吧!”

  “许辉?什么许辉?”

  “马甲…”

  “好…”

  ……

  《投名状》的票房不咋地。

  大部分报道都是首周末7500万,也有报道首周末全亚洲接近一个亿的。

  只有发行方保利博纳和寰亚公开说:《投名状》首周末内地票房9800万,超过之前《满城尽带黄金甲》创下的最好成绩9600万首周票房…

  另外啊,还特意强调;除了票房好,各地观众和院线对《投名状》评价都不俗,打破近年来大片“叫座不叫好”的诅咒…

  嗯,很能吹!

  吹牛式营销…

  很正常的事情,发行方人为的制造观影热潮,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而且,通常吹逼的都是首周票房,因为这段时间电影的新鲜度和关注度最高,如果票房红火,将大大增强后续市场吸引力。

  所以,经常可以见到‘《XX》上映,票房飘红’的吹逼式营销稿。

  一般来说…20%~30%左右,不会太离谱!

  后来,光线发行《阿童木》,首周1700万,吹成了4000万,观众看不过去了,直接把丫爆了出来!

  这种事属于圈内潜规则,同行就算知道,也不会说什么,一旦摆在明面上,那就等着被媒体口诛笔伐吧,再牛*逼的公关也不好使。

  你违背了观众的认知!

  所以,《投名状》这么吹逼,也没有多大影响…

  因为没多少人在意…

  观众可能真的不想看大片。

  口碑好与不好,都不想看!

  李连结+刘德华+金成武诶,这么强大的阵容居然不能吸引足够的观众?

  这么说吧,《投名状》首周末票房的热度甚至比不上已经上映第三周的《赛车》!

  后者第三个周拿下2700万票房,累计票房过两亿。

  网上讨论度比《投名状》热多了,天涯论坛,关于《赛车》的帖子数量明显超过《投名状》,要不是沈旭东跟徐婧蕾的‘绯闻’,估计,《投名状》相关新闻更少!

  另外,冯晓刚也出来说话了——主要宣传《手机2》:‘因档期安排方面的原因会造成《手机2》首周末票房不如《投名状》,现在在每个影院80%的影厅都在放《投名状》,等我的上映之后,如果有10个厅我占6个厅它占4个,但在我之后马上《恶人传》、《蓝莓之夜》就上映,又要分掉几个厅,再加上其他影片也会占用一两个厅。所以《手机2》第一周肯定不如《投名状》。但往后会越来越好…’

  嗯,他特意提到了《蓝莓之夜》,王家卫的电影!

  顺便还骂了‘我听说《蓝莓之夜》没拍完就确定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你的电影都没制作完成,直接就是开幕影片了?我觉得不靠谱!’

  甭管他是不是真的看不惯,但…冯晓刚开炮、《手机2》将映、《赛车》过两亿,三个新闻迅速霸占了娱乐新闻前几名…

  《投名状》实惨…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