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3_石油咽喉保卫战(修改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00枚拦截炮弹是近于实心的铁磁体,在离心初速上进入电磁加速炮管后作为类磁铁的高磁导率物体被电磁线圈间接加速,为了便于在中国具有的工程技术水平上迅速制造成功,电磁加速功率只有美国使用的可比电磁加速功率的/,但电磁加速炮管长度却比美国的大了2个数量级,二者的乘积开方后仍有近4倍的速度增益,使得炮口初速达到××××米每秒,这个初速还不能使射程覆盖大洋彼岸的全境,不过打到北极弹道的高度却还有富裕。

  以这样的高初速打出炮膛后,剧烈的空气摩擦对炮弹的烧蚀作用严重。正是铁磁实心弹体抵抗了这种烧蚀,如果炮弹内有推进机构和制导机构,恐怕都难过高温烧毁这一关。铁磁炮弹从大气层内空气摩擦导致的极热状态被大气层外缘低温层骤然冷却,弹体按多次实验的那样出现密密麻麻的细微裂纹,打到北极弹道时内部微小炸药包爆炸将8吨重的弹体炸裂成十几万块质量数十克的小碎块。

  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基本模式还是半个世纪前的,由多级火箭推进装载着核战斗部或非核战斗部的可制导的大炮仗。导弹在末端制导开启前的绝大部分行程内依靠惯性制导,近年来加入了GS中段小矢量火箭微调校准。陆基洲际导弹在它的巢穴里——坚固的发射井里或者机动车辆上的时候是最难摧毁的,在再入大气层段是次难摧毁的,包括难以无害拦截,在中段却是它最脆弱的时候。美苏对抗的年代,双方倾注心力财力于初段和发射前——苏联的末端精度比美国的差了那么一点点,为了摧毁同样坚固的发射井,不得不把核弹头当量从20万吨级提高到百万吨级,为了掌握对方的机动发射车队,为了初段发现及早预警,双方都竭尽全力发展卫星侦察系统,已方的拦截手段是反弹道导弹,这种以一颗子弹击中另一颗子弹的思维模式,使得双方在精确制导上想尽了办法,耗费了天文数字的财力,终于把苏联拖垮了。

  中岳岛认为这些精确拦截方式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笨办法。洲际导弹在中段飞行时反而是它最脆弱的时候,没有末端拦截的难点和危害,也不像初段那样具有时间上的高难度和低速度,速度很重要,动能撞击拦截靠的是双方的相对速度,被拦截的目标导弹的自身速度因此也很重要,初段200米每秒速度的导弹撞上一块0克的小石头,撞击动能破坏力仅相当于3克TT炸药,如果这枚导弹速度到了000米每秒时再撞上这块石头就相当于挨了75克炸药,现在,北极弹道上中段飞行的洲际导弹自身速度已达近第一宇宙速度的规模,铁磁小碎块的迎面速度分量也有××××米每秒,二者叠加,一块数十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