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章 宦海沉浮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界。观察推官冯伉清正廉洁,不为所屈,私下收集了李益不少罪证,李益很恼火,决定给冯伉点颜色看看。

  一日,冯伉骑马外出,李益指使奴仆将冯伉从马上拖下,接着就是一顿胖揍,警告他要老实点,不要不识抬举。

  冯伉两次上书太宗揭发李益,神通广大的李益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手,早就派人将冯伉的奏章隐匿起来。冯伉无奈,后来通过买马的使者辗转将举报信送到了太宗手上。

  接到举报信后,太宗勃然大怒,责令地方官,立即逮捕李益。诏令未到,李益早从朝中得到消息,连夜逃亡,藏匿起来。

  朝廷使者竟然扑了个空,赵光义更加恼怒,命令有关部门,务必限期将其抓捕归案。三个月后,终于在河内一位巨富家中,将李益抓获,押送御史台受审。

  李益全部招认不悔,被判斩立决,籍没家产。“州民闻益死,皆醵钱饮酒以相庆。”

  李益的儿子李士衡是进士出身,官至光禄寺丞。很显然,李益在京师的后台和联络员就是李士衡。“诏除其籍,终身不齿。”李士衡被开除公职,永不录用。

  李益父子被绳之以法,那些与他们结成利益同盟的官员权贵,却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毫无大碍,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赵普三次拜相

  端拱元年(988)正月,太宗下诏要亲耕籍田。许国公赵普上表请求觐见,辞甚恳切。太宗也动了情,对宰相李昉道:“赵普是开国元勋,是朕所尊重礼敬之人,宜从其请,让他入觐。”

  赵普上朝,近前参拜,太宗对他再三慰抚,赵普感激得呜咽流涕。陈王赵元僖亦上言为赵普诉冤,称赞他是“圣朝之良臣”。

  这时,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告发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发生战事之时,不作边备,徒知赋诗宴乐。雍熙北伐时,太宗并未找李昉商议出兵之事,这么大的事,皇上都没跟自己商量,是没把他李昉放在心里,李昉心中郁闷,经常在家赋诗宴乐。

  籍田礼毕,太宗想罢掉李昉相位,诏学士贾黄中草拟诏令。贾黄中道:“仆射,百僚师长,实宰相之任,今自工部尚书而迁是职,非黜责也。”太宗也觉得这样比较得体。于是下诏,贬李昉为右仆射。

  却说,辽圣宗耶律隆绪自雍熙四年(987)年九月驾临南京,就一直坐镇于此,辽兵时常骚扰宋境。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应对之策,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众人一致认为此议甚好。

  端拱元年(988)二月,太宗想立吕蒙正为相,担心他资历太浅,想请赵普出来压压台面,让他以赵普为表率。太宗道:“卿国之勋旧,朕所毗倚,古人耻其君不及尧、舜,卿其念哉。”下诏,进封参知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