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三章 策马问天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韩王,并由赵德昌改名赵元休。

  雍熙三年(986年)七月,改名赵元侃。端拱元年(988),封襄王。

  因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淳化三年(992)十一月,二哥赵元僖又无疾暴死,老三赵恒自然成为太宗青睐的对象。

  ◆出任开封府尹

  冯拯等大臣因立储提议被贬至岭南,大宋朝野上下,鲜有人敢提及立储之事。

  在朝臣中,寇凖以刚直、桀骜、足智和毒舌著称。

  “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寇凖十九岁高中进士及第,掌管典狱,忠君爱国,勤政爱民。

  “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

  端拱二年(989),百官言事,二十八岁的小青年寇凖,奏事殿中,极陈利害,忠言逆耳。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太宗终于听不进去了,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寇凖赶紧上前抓住太宗的衣角,让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事决乃退。”

  试问历朝历代,有几个大臣敢这么对皇帝动手动脚?素来强势的太宗,还真吃这一套,由是十分赞赏寇凖,对左右道:“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我得到寇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寇准被钦誉为魏征。

  寇凖立朝侃侃,秉道疾邪,性刚自任,徇国忘身,朝臣罕出其右者。

  淳化初年,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王淮贪赃,数以千万计,仅受撤职仗责,不久又官复原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

  寇凖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知政事王沔背后搞的鬼,心中由此忿忿不平。

  淳化二年(991)春,大旱,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众臣皆说旱灾是天命所致无法改变。

  寇凖道:“《洪范》里讲天道、人道的关系,二者互相感应,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之证,大概是刑法不公正所导致的。”

  太宗一听就火了,起身回到宫中,寇凖又把皇上给气跑了。

  过了一会儿,太宗回过味儿来,又传令单独召见寇凖,询问刑罚不公的具体情况。

  寇凖道:“陛下若将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

  太宗下令召二府的官员前来。寇凖道:“前不久,祖吉和殿中丞王淮,侮法受赇,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受贿至千万,只受杖刑,降定远主簿,不久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

  太宗问王沔是否有此事,王沔叩头认罪,太宗严厉责罚了王沔。

  寇凖不惧权势,敢于直言,太宗越发觉得寇凖是可大用之才,当即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寇凖这种说话不懂得考虑别人感受的大炮筒子性格,也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张逊是员武将,太宗的潜邸旧臣,曾跟随太祖出征太原,官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