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展露锋芒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敌人引入布置好的口袋阵,然后打歼灭战。

  汉辽联军确实头疼了,这么一小股周军,却让他们损兵折将,丝毫没占到任何便宜,周军大部队还在后边,看来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不好打,就先布阵吧。

  《孙膑兵法》教给大家十种阵型: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

  到了后期逐渐演化成一句顺口溜: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在泽州高平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汉辽联军按照一线三段的雁形阵进行排兵布阵。

  雁行阵就是模仿大雁飞行编队的一种阵法:汉主刘崇是雁头,率主力居中;两个雁翼(翅膀),辽军杨衮居西、汉军精锐的先锋部队在东。

  汉辽联军是想靠着人数上的优势,从气势上压倒周军。

  这个阵法就是装逼用的,真是叔可以忍,婶不可以忍。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两个雁翼(攻击部队)中间没有结合部,比较松散,这就要求雁头要有很高的协调指挥能力,否则容易形成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还有就是他的后方完全没有防护,顾头不顾尾,如果遇到后方突袭和侧翼包抄,无法组织大兵力防御作战。

  当然,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联军,喜欢各自为战(恐怕自己受损失,都不想先出头,抱着要死让盟军先死的心理,很多情况下都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也只能如此布阵。

  柴荣在泽州境内建立府库和后勤管理院,用来保证军需供给。

  针对汉辽军的布阵图,柴荣和赵匡胤等人经过研究,决定采用锥形阵(三角倒V字阵型),有进攻有防守,进可攻战可守。

  锥形阵属于进攻突破的阵形,就是将有攻击力的精锐前锋部队放在箭头位置,配上坚强有力的两翼部队,前锋部队在正面突破、割裂、攻击敌人,两翼配合扩大战果,这种阵形的弱点也是在后方,要防备敌人偷袭,还要在后方准备好第二梯队(随时补充箭头和两翼部队)。

  柴荣就想用自己的这支雕翎箭(锥形阵型),射杀汉辽联军这支大雁(雁行阵)。

  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在中间列阵,充当箭头的先锋部队;

  白重赞与侍卫马军都虞侯李重进统率左军在西,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在东,充当两翼;

  在一线的左中右三军之后,是柴荣率领的三线战略预备队,负责防守反击。

  柴荣全身披挂,在阵前督战,赵匡胤和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军,一步不离,紧紧护卫着柴荣。

  大战瞬间就可能爆发,双方都在严阵以待,泽州上空的空气似乎都要凝结了,这时候,地上掉一根针,似乎都能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