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六章 暗流涌动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熊耳山、伏牛山,东有嵩山。北面虽没有大山阻挡,有黄河横亘于此,也弥补了其不足,所以洛阳也算是山河四塞,和关中很像。

  在防御上,洛阳完全可以依靠三川河谷周围的地势来布置防守,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时,于京都周围设置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置八关都尉。

  西面函谷关,扼崤函之险;东面虎牢关,扼嵩山北麓与黄河之间的通道,还有被称为洛阳第一关的旋门关;南面龙门伊阙,扼嵩山与熊耳山之间伊河河谷通道,还有太谷关,控制着嵩山与万安山间的峪谷;北面孟津关、小平津关,可扼黄河渡口。另有广成关控制汝河通道,轘辕关控制颍河通道。

  洛阳八关,自成天险。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除了长安,很多王朝都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都城,原因皆源于此,易守难攻。

  再看东京开封,赵匡胤一直心存余悸。开封地处大平原,四通八达,一马平川,除了北面的一条黄河之外,它的周边没有任何山川、要塞可守。到了冬季,黄河水势退去,河面结冰,京师将无一险可守。如果大辽铁骑南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直达开封城下,一旦敌人进攻京师,帝国将岌岌可危矣。

  多年以来,防御京师,全靠驻扎的百万禁军。官府每年还要从地方上抽调精锐进入禁军,禁军全部养在京师,这百万张嘴是要吃饭要发军饷的,京师的补给只能依仗漕运,政府压力山大啊。如果迁都洛阳,可以裁却一部分防御的士兵,省却这些冗兵麻烦。

  明太祖朱元璋有次扔了根带刺的木棍让朱标去捡,朱标不敢动手,朱元璋捡起来用手把木刺一一拔掉,然后交到朱标的手上,说“我杀这么多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根木棍上的刺,这样你做起皇帝来才安全。”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也不想把荆棘丛生的皇权权杖交给自己的接班人。

  自己的亲兄弟,晋王赵光义,经过多年的经营,如今早已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与朝中诸多高级将领过从甚密,一批大臣依附于他,汴都已经让他经营得水泄不通,若他振臂一呼,文武百官必定响应,这是必然的,自己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为了京师的防御安全,赵匡胤正好有迁都的打算,若能借迁都的机会,增加一些新人,调动官员岗位,可以顺便剪除赵光义的羽翼,摧毁赵光义的内部防线,为太子继位扫清障碍,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政权危机。

  深思熟虑之后,赵匡胤当即决定:他要迁都洛阳,并打算就此留在洛阳。他第一个想要商量的人就是赵普。

  赵普觐见,听完赵匡胤的决议,赵普举双手双脚赞同,“迁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很多王朝都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