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七章 一战封神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高级将领,也是赵匡胤的副手。作为赵匡胤事前安排好的内应,赵匡胤不在开封,石守信就是殿前司留守京城的最高指挥官。

  陈桥兵变时,赵匡胤派心腹小校郭延赟驰回京城向石守信报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将士环列待旦”,等待策应赵匡胤兵变部队回京,同时派兵护住赵匡胤的一家老小。由于有石守信的内应,赵匡胤才得以顺利进城,他的家人才能安全无恙。赵匡胤登基,石守信位列六位翊戴功臣之一,赵匡胤把他之前的归德节度使之位封给了石守信,把他抬得绝对够高。

  没捞着参加陈桥兵变的赵光义,自然就没有翊戴之功,也带不了什么光环,这是他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个心病。他找道长苗广义就是为了增加点拥立的光环,把自己列入开国元勋的行列,为自己登基做皇帝加上一块厚重的砝码。

  太平兴国三年(978)春,赵光义命翰林学士李昉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在谈到陈桥兵变时,赵光义特地嘱咐李昉:是他赵光义和苗广义、赵普全程参与谋划了陈桥兵变一事,授意将士们将黄袍披在刚刚酒醒的赵匡胤身上,众将拜于庭下,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的。无论多么苍白的理由,正史怎么写,都是皇帝说了算。

  赵光义想:既然,丁少微也找不到苗广义,现在,最能证明自己是否参与陈桥兵变的,只剩下赵普,太祖时期,朝堂上唯一能跟自己抗衡的,也只有赵普。如果没有赵普,整个大宋朝廷,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会成为当年晋王府的常客。如何让赵普主动就范,乖乖地听从自己的召唤,赵光义又开动了脑筋。

  赵光义手下的四大金刚:贾琰、程羽、陈从信、程德玄,如今只剩下三个人,最懂自己的贾琰,前年(太平兴国二年)就病逝了,没了贾琰,赵光义感觉自己连个帮助出主意的人都没了。程羽也很聪明,不过就是做事情太书呆子气了。

  ◆宋挥玉斧

  如果说太平兴国四年(979)有什么特点,可以说这一年犯战事。大宋从正月里出兵北汉,这一年就没闲着,不是打别人就是被打。这不,河北这边还没消停,西南那边又扛上了。

  乾德三年(965),宋灭后蜀,大将王全斌力主继续西进,攻取云南的大理。太祖赵匡胤查看了后蜀地图,觉得如果攻打大理,很可能会重蹈唐朝时久攻不下,兵力深陷南诏的尴尬境地,决定放弃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于是用玉斧在地图上沿着大渡河划了一条线,道:“此外非吾所有也”,这就是“玉斧划界”的由来,也是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中“宋挥玉斧”的出处。

  大理也如太祖赵匡胤所料,并没做任何阻碍大宋南北统一的行为,反而主动要求成为大宋的藩属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