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二次罢相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到死也学不来。

  ◆铲奸除佞

  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孔夫子关于君子和小人,有过一段相当精辟的论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夫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利益熏心,看不透因果,总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喜欢偷鸡摸狗,欺世枉骗,到头来,咎由自取;君子当中可能有不仁的,但小人当中一定没有仁者。

  这世上,除了君子和小人,或许还能找出第三种人,然而,这都不重要。一个人行走世间,最怕的是犯小人。小人最喜欢的就是告密,甚至是歪曲事实。

  太宗感念守边将士们辛劳,特意在士兵的月俸之外,每个月额外又补发一定的赏金,军中称之为“月头银”。

  大宋军队监军,被称为都监,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官职也不算小了。镇州驻泊都监弭德超,为人巧佞伪善,一直不满足自己的现有官职,觉得自己爬升得太慢。

  弭德超,沧州清池人,是太宗当晋王时的属官,太宗即位后,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迁酒坊使、杭州兵马都监,后又升迁为镇州驻泊都监。

  枢密使曹彬,在军中身居高位,深得将士们的爱戴。弭德超上阵杀敌的本事没有,诬陷朝臣的本领还是有的。正赶上他回京奏报,就向太宗密奏道:“曹彬秉政久,得士众心。臣适从塞上来,戍卒皆言:‘月头银曹公所致,微曹公,我辈当馁死矣。”

  太平兴国八年(983)正月,弭德超诬陷曹彬收买军心,居心叵测,他告诉太宗:我在军中常听到士兵们说,这个月头钱是曹彬帮他们争取来的,如果不是曹公,他们恐怕都要穷死了。接着,弭德超又添油加醋,说了其他一些对曹彬不利的话。

  太宗一听就火了,“你曹彬如此地收买人心,难道是要造反吗?”

  朝中文武包括赵普在内,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替曹彬说句公道话的,参知政事郭贽见再不说话不行了,就站出来为曹彬辩白,“极言救解,”说得吐沫横飞,太宗依旧怒气难消。不过,郭贽的行为很受赵普的赞许。

  郭贽,字仲仪,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太祖乾德年间的科考状元,后来做了赵光义晋王府的幕僚,因此他也算得上是太宗的亲信。

  最终,太宗下旨,罢了曹彬的枢密使之职,改为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还好,贬得还不算太惨。

  弭德超诬陷曹彬,目的是为了获得枢密使的职务。太平兴国八年(983)正月,东上阁门使王显,升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告密的弭德超被太宗委任为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短短几年时间,弭德超已成功跻身执政之列,按理说,他应该心满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