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4章 郭太后:妾身想要一个儿子_蜀汉我做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习道家仙术的刘封来说,是阴阳调合的好机会,刘封只要稍稍一运转,就能获取真元。

  刘封连着宠幸了郭芙数回,让这个一心想要儿子的妇人心满意足,至于能不能有儿子,那决定权不在刘封,而在天意。

  得知刘封回到长安,朝中官员纷纷前来朝见,这些人中,有不少是从蜀汉北来的元从官员,他们虽然能力一般般,但胜在资格老,与洛阳那边的官员正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就有竞争。

  汉国朝堂之上也是一样。

  不过,由于刘封的强势,加上汉国初立,残晋未灭,这两派之间的争斗,只是就朝堂之上的一些决策有不同的看法,并没有真正到了不顾大局,你死我活的地步。

  这一回,长安官员们的主要奏报焦点,就在大汉立何处为国都的事情上。

  两汉立都,前有长安,后有洛阳。

  刘封在北伐之初,先取关中,以长安为新都,重塑大汉,如今,两都皆已在手,朝堂之上,对于是否效仿仲汉迁都洛阳,众说纷纭。

  众臣之中,意见也是不一。

  早在刘封回返的途中,传书的书信络绎不绝,陈说自己主张的官员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气,想要让刘封倾向自己这一方。

  刘封本人,对长安、洛阳本无孰轻孰重的想法,两座城池皆是汉国都城,地位崇高,各有各的优势。

  由汉之后进入盛唐,先定都长安,后又以洛阳为神京,一个重政治,一个重经济,走的就是两都并重的路线。

  从两地官员、将领的书信和语气中,刘封已经能知晓大概。

  长安这边的官员,一直以来以汉家旧臣自居,想的是恢复前汉也就是西汉时期经营雍凉,复通丝绸之路,然后兵锋西向,恢复昔日大汉西域都护府的荣光。

  洛阳那边的官员,多为魏国的降臣,他们想的是先统一北方,然后效仿当年曹操东临碣石之壮举,扫荡辽东辽西,痛殴高句丽等东夷,一举平定北疆。

  这两种意见,在刘封看来,都是好提议。

  但问题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要是东、西两边一起打,那以汉国现在的国力,太过于狂暴,只会和隋炀帝杨广一样,雄心勃勃之下撑暴而亡。

  这一点,刘封相信,以长安、洛阳两地官员的眼光,能够明白这一点,他们争的,无非就是谁先谁后的问题。

  利益决定一切,派系只是其次。

  就比如,长安一派军中诸将为首之人郭淮,虽然是魏国降将,现在却站在了长安朝堂这一边,原因无它,主要是郭淮在凉州有些百无聊赖。

  他想要举兵西向,直指西域,但问题是兵力不足,后方补给也因路途遥远,加上鲜卑、丁零、高车等杂胡中途袭扰,变得困难重重。

  要想打下西域,大汉必须将重心转移到西边来,而在晋国还有四州之地的情况下,刘封不太可能同意郭淮的西征提议。

  看到这一点后,郭淮、陈祇、董允、黄崇等人坚持以长安为国都,就是未雨绸缪,想要刘封给予一个承诺,等到灭了晋国之后,大汉重心西向,出征西域,再现前汉大军出塞,扫荡诸胡的浩荡军威。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