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九章:临危一死报君王_明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屡的名落孙山,使人心灰意冷,还不如抱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呢。

  因而,白日吃了土豆的士绅们留下来,更多的只是看热闹的心态。

  所有人都挤在了西山书院的明伦堂里,王守仁一出现,顿时,一些专门来求学的秀才们连忙站了起来,纷纷朝王守仁行弟子礼。

  其他读书人,似乎还没有受新学熏陶,因而只是冷眼旁观。

  王守仁扫视了众人一眼,坐下,接着开始授课。

  王守仁成长了,比从前的稚嫩,更多了几分威严,他的新学理论越来越翔实,说服力极强。

  今儿是许多人是第一次听这新学的,他们听得恍然,却心里隐隐的觉得有几分道理。

  弘治皇帝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面带微笑,似乎并没有为王守仁的讲授而动容。

  其他的读书人,或许会被王守仁这样的才学所吸引。

  可弘治皇帝是何等人,自幼开始,围绕他身边的,都是当世的名儒,无论任何一人站出来,都足以使人自惭形秽。

  他们的理论功夫之扎实,他们的水平之高,甚至都不是稚嫩的王守仁可以相比的。

  所以……

  弘治皇帝,并不觉得王守仁这看似新奇的理论可以吸引到自己。

  他甚至在心里忍不住的有些失望,同理之心、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这些东西,他早就通过了方继藩和太子略知了一些,当然,他自然觉得这里头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可作为一门学问,这一套新学理论,还是有很多的欠缺。

  理学流行了数百年,数十代天下最拔尖的理学大儒,不断的完善着它的理论,岂会是区区一个翰林,或者说是区区一个翰林的恩师,方继藩那个小子,想要动摇就可以动摇得了的?

  弘治皇帝笑了笑,便站起来,准备离开。

  可就在此时,王守仁的课授到了一半,有嗤之以鼻之人发出冷笑打断道:“纵览王先生之言,似是只要不知行合一就成了废物,读书人便是废物吗?这天底下,治国平天下的人,哪一个是废物?范文正公,敢问是不是酒囊饭袋?本朝的于少保也是读书人,他也是酒囊饭袋?”

  弘治皇帝脚步微微一滞,那四周假扮成儒生的诸禁卫们也纷纷的停住了脚步。

  弘治皇帝又笑吟吟的跪坐了下去,面露微笑。

  而此时,王守仁徐徐的抬眸,看到了提出质疑的人。

  这是个年过四旬的长者,坐在角落里,抱着手,一副鄙夷的样子。

  这种人,王守仁见得多了,更准确的来说,这样的质疑,他也见得多了。

  范文正,乃是宋时的名相范仲淹。而于少保,则是土木堡之变,力挽狂澜,保卫北京城的于谦。

  这二人的人生都有过跌宕起伏,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名盛一时,为天下读书人所敬仰。

  王守仁平静地道:“你是范文正,你是于少保吗?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