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一龙二风(下)_修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她也没有深想,而是拿着做好的部署图和郝伟讨论。

  就在两人讨论的热火朝天之时,郝伟的手机响了,一看号码,是周盈盈的,便按了接听键:“呀,领导嘛,找我有何事?”

  “能有什么事?当然是警方部署的事,于娜娜同志是不是已经将警力分配计划做好了?”盈盈此刻正急匆匆走在林荫小道上。

  “是,已经好了,于娜娜同志的计划实施性很强,我在一些方面又做了些补充,应该没什么问题的。”郝伟说这话并非信口开河,上大学的时候他修习过军事课程,当然是辅修,记得带他的一位教授曾经这样说,郝伟这小子若是进入军界,成就不可小窥。

  那名教授就是现在的西部军区总司令吕虎上将,他最欣赏郝伟的是这小子竟然说出了对基辅会战的全新看法,并且与他的观点极为一致。

  下面就是郝伟当时的论述:

  德国历史学家多认为是基辅会战耽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导致战争失败,有人说基辅会战是最大的战术胜利和最大的战略失败。

  可是我们不妨假设德军不攻基辅径取莫斯科,那么,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由谁来防守呢?红军的西南方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一百多万军队会坐着看热闹吗?如果派兵防守岂不又分散了进攻莫斯科的兵力?而且要多少部队才能挡得住百万红军的侧翼突击呢?即便挡住了突击,谁又能阻止西南方向红军增援莫斯科方向呢?

  一百万红军增援到了莫斯科,恐怕古德里安连克里姆林宫的红星也看不到了吧!那时只怕德国人又要后悔没有发起基辅战役了。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乌克兰巨大的资源又会为苏联提供多少力量呢?而且,基辅会战中古德里安坦克集群并不是逆莫斯科而行的,而是改变了攻击角度,并没有多走多少路。

  而攻击角度的改变起了出奇的作用,使红军判断不清德军突击重点,才使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初期的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大获全胜,合围红军7个集团军。

  否则正面进攻,德军要打到莫斯科还不知要多少时间。

  可见,所谓基辅会战使德国输掉了战争,完全是德国人不承认失败,把罪责全推给希特勒的又一种表现罢了。

  再看看红军的表现。

  西南方面军的突出是极为危险的,在红军早有共识,只是对危险的大小判断不同。

  斯大林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布良斯克方面军来保障西南方面军侧翼,而朱可夫认为布良斯克方面军挡不住古德里安,必须将西南方面军撤过第聂泊河,双方吵了一架。

  斯大林免去了朱可夫总参谋长。

  其实,如果布良斯克方面军真能得到较大的加强,能有好的指挥的话,顶住古德里安不是不可能的。

  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司令叶寥缅科说好听的是很有信心,说不好听的是喜欢吹牛皮。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他对斯大林说不但要顶住古德里安这个流氓,还要干掉这个流氓。

  结果他非但没有顶住“这个流氓”,反而让“这个流氓”把他给干掉了。

  西南方面军侧翼遭到古德里安,克莱斯特两个坦克集群迂回,这时,应该说只能撤退了,但斯大林仍坚持已经是错误的看法,结果导致西南方面军的覆灭……

  吕虎在闲暇时一直和周不同大将谈论一个叫做郝伟的男子,说自己当年在一所大学客座讲授战术战略时,碰到一个军事奇才,那小子不参军简直他妈的太亏了……

  周不同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个郝伟就是吕虎一直向他提及的郝伟……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