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三章巡山道人(3)邙山_我当算命先生那几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父这两天一直在盼着你们呢,听说今天你们要来,昨天晚上兴奋的一夜没有休息,说要弄些好吃的款待二位。”

  我笑了笑,对他说道:“令师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一家人没有这种必要的。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到这里了我们都会按你们说的去做的。”

  他笑了笑没有说话,突然指着一座近在眼前的山说道:“师兄你看,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邙山了。听师傅说,师兄的风水造诣也是首屈一指的。”

  我一听只是笑了笑,明白他要问我什么。但是我并没有说,因为我对这里还不了解,也没有细细看过这里的风水,因此我是不会胡乱评点的。

  不错我们这次来的地方就是赫赫有名的邙山。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白居易诗:“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

  邙山古时候原名太白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说:“谷水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金谷水又东南流入于谷。谷水又东经金墉城北。”这里的太白原就是邙山的原名。

  北邙山山势雄伟,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洛阳城而过。立墓于此,即圆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风水之说。而且在北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粘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因此邙山被视为殡葬安冢的风水宝地,自后汉建武十一年城阳王刘祉葬于北邙山,其后王侯公卿多选墓地于此,就连朝鲜半岛的百济国国王在客死他乡后,也选择了邙山为自己的安葬之地。唐代诗人王建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到现在为止现存有秦相吕不韦、汉光武帝刘秀、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的原陵,有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

  这里也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传说公元前520年,老子离开周王城守藏室,悄悄来到北邙山之巅的翠云峰,彻夜砌起太极八卦炉,以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八方位,调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之灵性,巧运内外相济之理,专心精炼了九九八十一天。后来丹成之后,骑青牛西出函谷关。

  位于北邙山翠云峰上的上清宫,就是祭祀道祖在此炼丹的事情。唐乾封元年也就是公元666年,高祖李渊追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741年,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因而上清宫又叫玄元皇帝庙,后因避玄宗讳,改称为元元皇帝庙,最后改为上清宫。

  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为主要的是内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