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二、定远级(一)_双鹰旗下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殖民者手下悲惨的境遇与奴隶几无二样。

  从1862年“第一次筹备海防之议”后,到1876年,清国已经逐渐形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大“水师舰队”,拥有二十多艘外购和自造的近海炮舰,但只有自造的“扬武”号一艘自制的铁胁木质巡洋舰堪堪能够航行于外洋,进行巡航。

  由于西北战乱,加之经费短缺,高层的保守派阻扰,清国的海防建设筹备了十年,还处于“筹备阶段”,毫无起色。直到1872年之后,新崛起的泥洪国凭借着几艘从英国购买的巡洋舰不断在琉球、朝鲜和台湾“惹事生非”,挑起争端。面对“倭寇复起”,四海不靖的严峻局面,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清官府这才被动地下定决心,咬着牙开始落实向西方购买主力舰,以组建西式海军,以震慑刚刚兴起的泥洪海军。

  由于作为海军经费的海关税控制在总税务司赫德的手里,在赫德的推动下,筹备北洋水师的直隶总督只得同意先向英国购买两艘防护巡洋舰。1875年,赫德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的“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装备有钢-铁混合装甲板的防护巡洋舰交付清国海军。由于听了郭嵩焘、李凤苞和徐建寅等人的建议,本就不太信任英国产品的李总督对赫德表示对这两艘英制军舰的性能不满意,今后北洋所购外舰船将向德奥船厂订购。

  说实在的,由于这个时空的海军技术发展较快,“超勇”和“扬威”二舰实际的性能已经与另一时空中的“经远”级防护巡洋舰大体接近,性能还算不错的。可是李总督存在了偏见,就是怎么也看这两艘军舰不太顺眼,在北洋水师舰队成立后,后来甚至把这两艘军舰送给了南洋水师。

  于是,在李凤苞和徐建寅两人的推动下,清国终于是决定向伊斯莱亚造船厂订购两艘“新式的装甲舰”。李凤苞和徐建寅看上的是伊斯莱亚船厂为俄国所建造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级装甲巡洋舰,不过,吴维向他们推荐了一种更好的设计。

  这就是著名的“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改进版设计方案。

  吴维本身就是学舰船设计的,这么些年下来,奥地利和德意志帝国海军的舰队大都是在他一手主导下所设计建造的,当然也包括那些外销的轮船和战舰。要论设计水平,整个帝国海军里也就是比埃霍夫中将比他的实践经验略微丰富一些。

  在另一个世界,库尼伯蒂上校的设计方案能在一艘八千吨左右的战舰上实现了英国皇家海军得需要万吨排量所达到的性能指标,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当然,吴维也很清楚“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上的一些缺憾,所以在提出设计方案时,顺手就将它们改掉了。

  怎么说呢,短艏楼舰型被改成了长艏楼舰型,原来略显混乱的主炮布置方式改成了一前一后两座双联装斯柯达210毫米/L42主炮,采用半封闭式主炮塔,侧舷副炮改成了10门150毫米/L42单管,锅炉舱离近了一些以加强侧舷的装甲防御。装甲采用的是匀质轧钢,动力系统为两台5600马力的四缸三胀立式蒸汽机。

  另外就是增加了水密隔舱数量,并取消了所有的水线以下隔舱的水密门。

  综合而言,它的性能肯定要比另一时空时于1896到1905年期间所建造的系列“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要差一些,但是在优化了水下线型后,其速度依然能够达到了20节以上。这个速度是依靠增加了四台小水管锅炉而获得的。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