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晋商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借钱或再次典当,然后到粮行里高价买回自己曾经低价贱卖的粮食,用来叫一家免于饿死的命运。

  就是用这样的一条龙的贴心服务,亢家在大明积累了千万以上的身家,但他们现在的利润大头还不在大明内地,而是和范家一样,亢家也有走私粮食到辽东的路子。

  大量的粮食从内地收上来,然后被驼队源源不断的送到辽东。

  在小冰河时期,中国北方的农民被连年的干旱和酷寒给击倒了,大量的农民要么饿死,要么逃亡,想避免这两个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造反。

  在万历年间,神宗对北方农民和军镇还能勉强维持,到了崇祯年间,由于内忧外患,尽管几次加派田赋,但明廷财政破产,连军费也不能维持,更谈不上赈济灾民。

  于是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一边是朝廷加派赋税,用来维持朝廷的运作和军费开支。一边是农民因为灾荒无法自给自足,同时还要完粮纳税,两相交逼,只能造反。

  造反的人越多,朝廷的军费开销就越大,需要的赋税也就越多。

  同时在关外的满清时不时的入关扫荡,也是给明朝这个已经虚弱的巨人雪上加霜,绽开的伤口越来越大,流血越来越多,最终在两相夹击之下,一个庞大的帝国轰然倒下,汉人的最后一个帝国,就此灭亡。

  明亡清兴有很多必然和偶然,历史的细节细究起来特别的有趣。

  为什么北方的农民纷纷破产无法自足,而同样是在北方,还是在东北苦寒之地的满清政权却保持了勃勃生机?

  在努儿哈赤时代,因为小冰河带来的灾害,这个老奴隶主感觉无法养活太多的奴隶,于是在天聪年间,努儿哈赤下了屠杀令,汉人中的地主,商人,秀才,全部被杀,同时家中没有一定存粮的农民,也在杀害的范围之内。

  在后金兴起之初,关外汉人有近七百万之多,到了努儿哈赤统治的尾声时,辽东汉人连两百万也没有了。

  人力缺失使得后金极度衰弱,要是努儿哈赤的统治再延续几年,恐怕也就不存在清军入关的问题了。

  但关键时刻是,皇太极顶了上来。

  此人雄才大略是不必多说了,清朝确实是在他手中完成了最关键的几步,成就了能统一中国的最基本的基础。

  诱使袁崇焕杀毛文龙,稳住辽南,这是皇太极的第一步。

  长征万里,在草原一年多时候,把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打的望风而逃,最后穷困交加病死,然后接收了察哈尔蒙古的草场和部落,威逼其余的蒙古部落与其合作,并且在皇太极的统率下,蒙古与后金一起合兵入关抢劫,并且大获成功……得到蒙古,后金其实已经是辐辏万里的大国,已经确实有与明朝平起平坐的资格,已经是事实上的敌国……可惜,明廷上下,没有人能看到这一点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