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八章 赠字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回到山东来。

  这里和江南不同,在江南,听说鞑子就象听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一样,根本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异族武装的可怕之处。

  他们以为清就象某一个阶段的蒙古部族一样,比如瓦刺部落,俺答汗,小王子,这些蒙古人也曾经控弦十万,甚至导致京师戒严,但大明都挺了过来,然后这些异族都毫无悬念的衰弱下去了。

  一直到清军占领北京,山西,河北时,这些江南的士大夫还幻想着能叫清人退兵,用钱财买通他们,把这些最凶恶的敌人当白痴一样的看,有不少大官,还指望利用清军打农民军,叫什么“借虏平贼”。

  种种幻想,不一而足,后人看着十分可笑,但在当时的人来说,隔一条小河的邻村就可能老死不相往来,相隔几千里的北方在发生着什么,他们又怎么能知道并且真正关心呢?

  关心这些事的,永远是和这些事可能相关的人们。

  山东这里,距离前线并不远,清军的兵锋和侦骑曾经深入过,而且卫所兵也随时会被调动,成为营伍兵的后劲。

  息息相关,当然感同身受。

  而且登莱兵乱时,兵锋几乎抵及胶州和浮山,大半个登州失陷,莱州府被围攻,这一切变乱的来源,就是一支奉命去辽东大凌河做战的明军叛乱所带来的。

  战争的苦难,这些底层的军户们可是比那些天天看着邸报,酒足饭饱之余和人闲聊的士绅们要懂得的多。

  林文远在京师的这段时间,依靠撒网布自己人,买通外围,收买情报等很多巧妙的手段,也是使军情处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网络。

  这个网络不一定有多广,但可靠和缜密程度,还有专业程度,却是现在中国所有的情报体系中最好的。

  情报体系建立之后,威力立刻显现出来。

  通过对晋商集团对口外粮食的出口数字,对面战马的数量,还有来往贸易的口外客商突然减少的诡异景像,林文远在月初就已经注意到了战争来临的迹象。

  等他搞定了魏举人一伙的事,和薛国观的关系更加牢固,于是更上层的情报也是滚滚而来。

  明朝上层,并非完全没有注意到清军的异常。

  不过完全没有一个人愿意上报,并且对此负责。

  就算是一向敢于任事的薛国观也是如此,他连劝捐这种马蜂窝都敢捅,但对这种事,也是十分谨慎。

  因为这种事情,对崇祯皇帝来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噩耗。

  而皇帝的脾气就是,事情没发生之前,就要当没有这回事,或是不可能发生。

  就如一个讳疾忌医的人一样,哪怕就是面对的是难以医治的恶疾,在它可能发生的时候,这个人也不愿意提前预防。

  加上大明传说中的厂卫力量已经极端削弱,皇帝根本没有可信的消息来源,朝中各种势力错踪复杂,谁也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