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扩军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吏员可顾不过来……所以,就养了这些学徒在这里。”

  “学徒?”

  “嗯,学典章制度和财务会计之事。这些少年人原本都是各店铺里的,学算帐计数,都是挑的各家的聪明小子,打下手,做生意,还得做家务,每天苦熬的很。咱们这里,吃饭三餐全包,有鱼有肉,每个月发一两银子,差点就撵上亲丁了,每天还是学计数算帐,还学认字,读书,还发衣服,鞋子,笔墨纸砚也发……”

  孙良栋还在絮絮叨叨的说,曲瑞却是没有心思听下去了。

  他是世袭的小旗,但家中一直穷困,小时候读过两年书,再下来就没有继续读下去的机会了,但一听到有人能读书上进,还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和羡慕。

  当下上前两步,他扒着门缝隙朝里头看,却是瞧着屋里坐着一排排的少年,加起来怕有好几十人,几个老朝奉一样的老头子摇头晃脑的教授算术口决,底下的青年和少年们把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直响,听着是十分的悦耳动听。

  别的房间里有更年少的就是在读书学字,也是请的先生教读,底下跟随,声音也是朗朗动听。

  “大人这心田……”

  华夏是以文明传承,薪火不绝,民间哪怕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是重读书,也敬重读书人。张守仁这里,一下子就栽培了这么多人,哪怕是教他们学为吏之道,可毕竟也是一件积福积德的大好事了。

  当然,曲瑞是不能理解张守仁的深刻用心。

  这个年头的读书人,过了十几岁的年纪,怕都是读书读傻了!

  张家堡的那几个秀才,怕就是如此。迂腐自大,脑子里除了儒家的那几本书,别的什么也没有了。

  明初时候,考科举的范围还很大,而且生员还要学习骑马射箭,这已经是没出息的宋儒留下来的一点微薄的传承了,但明太祖连这个考试制度也改了,把考试的范围定在了朱熹评注的那几本书上,按八股的形式来回答,从起笔到收束,都有一定的套子。

  再好的文章,不合格式,也是判不合格。

  这样一来,人的性灵自然受到严重的约束,明朝的读书人,只知四书五经,不知唐宗宋祖的笑话就极多了,甚至连韩愈,苏轼这样的文字大家,也有不少读书十年的人都不知道。

  这样的人,读了几本书后还偏偏自视甚高,脾气比天还大。

  张守仁和一些读书秀才打过交道,或是听说对方的脾气秉性之后就打定了主意:这年代的正经读书人就不能用!

  当然,不是说一律不要,有好的当然要,不过要紧的还是自己培养。

  眼下他摊子大了,需要用的人才也多了,有的要帮着建立公文文档,人员档案也要管理建立,要紧的当然是财务制度的管理和建立,也要有专门的人才负责打理银钱收纳的事,还有各地辅助人员的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