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二章 搬迁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情倒还不坏。

  “这些人说的太刻薄了。”

  “次尾你还是太着相了,此辈虽然不客气,但这些议论正是民心所向……”尤世威这两年保养的极好,气色比在京师时强的多了,他看看吴应箕,微笑道:“老夫这个总兵官确实就是挂名,除了自己的百多亲兵是这几年带出来的,还算听话,别的人连个什长我都指挥不动,人家说的也是事实。”

  “都是张国华欺人太甚了啊。”

  “次尾对他有些成见啊?”尤世威是前来迎接吴应箕的,这个小朋友关注民生,人很不坏,也没有读书人对武将那种固有的趾高气扬的模样,所以值得一交。他有些吃惊的道:“国华为人很不坏,对老夫十分照顾。不瞒你说,老夫的亲兵月给十两,粮食,豆料,从来不缺,老夫是败军之将,有此待遇做个转折,现在是回榆林养老,或是别有他图,都是国华给我的转圆的机会,怎么还能怪他呢!”

  现在朝廷旨意已经传来,想来不日就到登州,尤世威不日就得离职,兵部那边还没有具体的安排,只说是另有任用。

  见吴应箕还有些不满的样子,尤世威又笑道:“再说,这一次老夫的总兵保不住,也是和他无关啊。”

  “岂能无关,这不是他要安排自己麾下大将,所以挤走镇台么?”

  “呵呵,呵呵。”尤世威大为摇头,轻声道:“次尾,你到底是读书人,弄不清楚这里头的弯弯绕啊。”

  来登州之前,吴应箕感觉和尤世威应该有不少共同的语言。他在登莱地方越是深入,就感觉越是心惊。

  开办的各类学校把真正的读书种子都吸引走了,各种商行,工矿,把士绅都引过去了,这样下来,哪里有人去读经义,去宣扬儒学,又有哪家能继续耕读传家?在江南,也有不少丝厂之类,用工最多的可过千人,但这些商人有了钱便买地,广置田宅,然后建家学,供子弟读书上进,考秀才中举人,这才是真正的走在正道上。

  登莱这边,富裕是已经和江南差不多了,但离经叛道上头,却是走的太远,步子迈的太大了一些。隐约之间,吴应箕也能听到一些不满的话语,但都是语焉不详,他想多了解一些实情,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无奈之下,只能寻尤世威这个总兵官来帮忙。

  料想尤世威是榆林世家,他当总兵时,张守仁还是个半桩大的娃娃,两人必有不协之处。谁料现在看来,自己竟是想错了!

  但尤世威说的话,他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一时颇为好奇,问道:“镇台请明言,我学生竟是真的不明白。”

  “怪不得人家常说呆书生,呆书生……”尤世威淡然一笑,向他解释道:“这不是明显的事么?次尾听说过汉之推恩令吧?”

  “镇台是说……”吴应箕不笨,只是有些事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