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九章 灯景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真的没有过好,每天辗转反侧,实在自安。大年三十那天,皇帝还在乾清宫办事,初一那天,也没有停止叫送进奏折来。

  多少年的规矩,也没挡的住皇帝这种焦虑难安的心思所做出的反常举动。

  一直到初五之后,河南等地的奏疏飞驰送到京师,初七日,杨嗣昌的奏疏也送到了……当然是先请罪,失陷亲藩,他这个在外的督师辅臣,专责兵事的阁臣肯定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有斩首张献忠的大功在前,崇祯十三年战事总体还算顺利的话,恐怕杨嗣昌也逃不过崇祯的问责,杀头免官当然不至于,不过光是失去皇帝宠信就够杨嗣昌喝一壶了……他和别的大臣不一样,别的大臣要么是楚党要么浙党,要么有大量的同年保着,或是东林党那样的无敌内斗党派中人,杨嗣昌可是孤臣……特别是崇祯朝招骂犯忌的事全是他来干,两次加饷,一次剿饷一次练饷,全部是他的主张,在一些士大夫眼中,他就是“逢君之恶”,没有皇帝的宠信,他死定了!

  皇帝,可是最善变的一种生物!

  好在杨嗣昌此次奏疏来的及时,处断也很果决……革左五营扔了不管了,这五个头目虽然名声不小,实力也不弱,但明显的全部是胸无大志的人物,核心是老回回这样的人物,畏首畏尾,行事拖沓,不必管他们了,交给凤阳镇便是,杨嗣昌督虎大威猛如虎张任学等诸多总兵官,包括京营兵马,监军太监卢九德等在内,加上左良玉所部,十五万大军由湖广入河南,全军衔尾追击曹操,同时进剿李自成!

  杨嗣昌自责之余,当然也是将责任推了不少在凤阳镇身上,将贺人龙和黄得功等将领不听指挥的情弊奏上……至于皇帝能不能拿刘景曜做法,又能将凤阳镇的骄兵悍将如保,他自然也是不管了。

  崇祯所高兴的,就是杨嗣昌暗示左良玉放了曹操过境,心不自安,已经颇有悔意。

  此番誓师北上,戮力剿贼,以左部数万精锐,配合杨嗣昌所统驭之大军,剿贼当不是难事。

  有此承诺,崇祯才在痛苦之余,得到一点慰藉。

  山东镇兵调不动,这是张守仁在他心头重重一刀!

  真是万没想到,当年那个小小游击,看起来忠诚谨慎,自己也一意赏识,提拔重用,谁知到最紧要关头,竟是罔顾圣恩若此!

  当日得到候少监等人回报之后,崇祯差点不敢相信候少监等所说的是事实。

  后来多方查证,才知山东镇确实如此,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与藩镇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不同者,无非就是文臣尚且听话,而且张守仁尚且没有把手伸在政经两面,文官尚是朝廷派遣,赋税尚不敢插手,无非就是设几个卡子,用以养兵。

  所行所为,一年也就能捞几十万两银子,养几万私兵。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