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五章 参观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的所为这才受人尊敬,不过说叫自己为官也和父亲学,那他也自问没有这样的的高尚品质……好不容易熬出来……

  “好,我再问你,县官不请幕僚就无法掌握地方情事,那么取一点公费,也就是多收一点火耗,你觉得应该么?”

  “这,我觉得应该。”

  “多少合适呢?”

  “这个……只能看各地的情形……”

  “只能是自由心证啊。”张守仁感慨道:“以令尊那种性子,做亲民官会雇不起师爷,那么他能不能掌握地方?我看悬,光是三班六房那些油条就能哄的他团团转了,地方的乡绅宗族又怎么办?所以这火耗收是得收,但遇到贪酷的亲民官,二两银子的正赋他敢收一两的火耗,生生给加一半赋税上去,加上驿传杂派力役折现,百姓还有活路吗?换个说法,因为俸禄太低,所以大家都收印结银子,可是收多少合适呢?又是一个只能凭心证的事情,所以为什么不直接规定好给官员的俸禄,又把地方的幕僚职务给配给好呢?”

  一番话,循循善诱,不摆太保的架子,也不疾颜厉色,在场的全是第一等的聪明人,哪有听不明白的?

  张煌言脸上的傲气渐渐消失,低头道:“学生明白太保所训示的了,今观山东各地,就是如太保所说的行事方法。”

  “我这里也只是因地制宜,暂且这样做,老实说,是瞎子摸象,盲人过河,很没有体系。”

  张守仁环顾左右,看着在场的所有人,诚挚而道:“诸位都是第一等聪明人,有人精于算,有人精于杂学,有人兵学钱谷山川地理无不精通,请各位来,当然也不必隐瞒什么……就是请大家有以助我。或是兵事,或是政务,或是文教,总之各尽其力,我大明别处咱们先不管,山东地方,本官好歹可以自专,诸位心中所思所学,可以用在正道上……留或不留,由大家自己决断。”

  “不摆架子,不花言巧语,又可以做事,某愿留下。”久久不出声的阎应元却是头一个说话的,虽然不是向着张守仁奉迎,只是类似自己沉声自语。

  在场的人,也有一些当众就愿留下的,当然也有一些沉默不语的。

  刘子政和张家玉等人就是有点犹豫,不能立下决断。

  他们都是举人,也是大明官场的后备人员,比起白丁或是秀才,他们更明白自己如果留下的话,那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如唐朝时的文人那样,得意在朝,不得意就到藩镇中去投效,无论当时如何得意,百年之后,就是被后人非议和责骂的对象。

  中枢的权威是不容破坏的,哪怕在藩镇时也是劝农桑,兴水利,但只要是替强藩效力对抗中央的,绝没有好名声留下来。

  现在大家就得赌一把,大明是不是很快灭亡,山东是能自成体系,还是张守仁有未来天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