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八章 变革中的燕大_回到大明当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变,喜欢律学、书学、算学的学生们可谓是迎来了春天。

  但对于那些一心只想考取功名的学生来说,无异于一种严重的倒退,不少原来国子监的监生们直接选择了退学,以此来反抗燕京大学的改革。

  经过一系列的动荡之后,原来有三千多监生的国子监,如今只剩下了两千人,走了三分之一有多。

  朱由检对燕京大学学生的大量流失也有所耳闻,然而他却无动于衷,根本不把它当成一回事。

  这些学生不过是读四书五经读傻了的腐儒罢了,百无一用说的就是他们,走了也好,可以空出更多的学生名额来招生。

  比如在明末争霸中大放异彩的牛金星、李岩等人,他们本是天启年间的举人,可后来却从了流贼李自成,成为灭亡大明王朝的主要助力,这无疑是大明人才选拔制度的一大失败。

  身为穿越者的朱由检自然不会对这等大才视而不见,他已经派人调查了牛金星、李岩的情况,打算乾纲独断,钦点他们进入燕京大学读书。

  此外,还有几社的夏允彝、杜徵、周立勋、徐孚远、彭宾、陈子龙等人也进入了朱由检的视线,朱由检准备将这些人全都特招进入燕京大学读书,为将来的改革储备后备人才。

  几社是明末的著名文社之一,曾经短暂并入复社,可后来却因为政治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这在朱由检看来,几社是可以争取利用的。

  朱由检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在燕京大学内拉拢一批效忠自己的脑残粉,仿效常凯申的“蓝衣社”组建一个青年学社,作为日后党同伐异的主力军。

  倘若当真成立了一个类似于“蓝衣社”的青年学社,那么牛金星、李岩、夏允彝、陈子龙等人完全可以充当青年学社的首脑,就看谁能够在燕京大学脱颖而出了。

  ……

  既然已经得知京城有股庞大势力在针对自己,朱由检出宫自然做足了保卫措施,在禁卫的簇拥下,御驾停在燕京大学门前,徐光启率领两千多师生“唰”的一声齐齐跪下,山呼万岁。

  原本对国子监改为燕京大学大为不满的师生们,人生中头一次得以目睹天颜,所有的不满均不翼而飞,只剩下了激动和颤栗。

  尤其是皇帝平易近人地扶起一些须发皆白的老教授,并与之亲切交谈、嘘寒问暖,师生们对皇帝的拥戴瞬间达到了最高潮。

  须知道今时不同往日,国子监早就没落了,历任皇帝至少有几十年没有莅临过国子监。

  明初时,由于天下初定,读书人少之又少,是以太祖、成祖两帝对国子监都寄以厚望,当时的南京国子监,更是成为亚洲的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从朝鲜、日本、南洋等远道而来的留学生,监生多达上万人。

  但随着朝廷的科举制度渐渐走上正轨,官僚制度开始转向科举制,国子监就慢慢的失去了原来特殊地位,以至于形成了科举日重,而监生日轻的局面。

  而今皇帝亲临燕京大学,无异于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皇帝对燕京大学是非常重视的,这自然令得全校师生士气大振,对燕京大学的改变也就不那么排斥了。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