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3、第 123 章_[清穿]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毓庆宫,跟在他身边的小太监反应慢了一拍,慌里慌张跟上去,小主子已经跑的看不到了。

  毓庆宫,太子正在写折子,策划书是小时候玩的东西,现在的他能参与朝政,有正经事情还是写在奏折更方便。

  漕运和海运,这两个法子比较起来,其实海运更加方便。

  宋朝几代皇帝强行修改黄河的河道,想要将黄河改造成天险,打着“以水为兵”的主意,他们靠兵力打不过辽人,用洪水把辽人逼退也一样。

  这种荒唐的主意,脑子被门夹了都想不出来,偏偏皇帝当真了,来来回回折腾黄河的水道,洪水没把敌人击退,却淹了中原好些地方。

  千里泽国,民不聊生。

  两汉大规模治理之后安生了八百多年的黄河,就这么硬生生的被折腾到年年泛滥,后来蒙古打到中原,对泛滥的黄河和支流其他河年年都要修,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当年不会发大水。

  因为黄河被宋朝脑袋抽掉搞崩了,元朝不敢对漕运抱太大希望,所以重要的粮食物资都是从海上运,海运的成本不比漕运高,还不用担心发大水改河道,就算河道实在治理不好,南方的粮食丝绸也能运到北方。

  明朝治水出了个潘季驯,既要治理水患又要保证漕运,不保证不行,漕运存在数百年,衙门和内河沿岸的百姓都靠运货为生,漕运一停,牵扯出的利益网太大,当时的大臣死活不同意学元朝重视海运,一方面是元朝暴虐,他们推翻□□建立新朝,自然要否定前朝的全部,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也牵扯其中,不想让钱袋子消失。

  不管怎么问,总之就是海运成本高不方便,遇上大风大雨连人带货全部玩儿完,左右没人真的会去考察海运和漕运的成本究竟哪个高,反对就完事儿了。

  漕运有漕运的好处,海运有海运的好处,如果按照前朝那些当官的所说,他们大清也是推翻前朝建立新朝,改漕运为海运没毛病。

  说是这么说,折子上肯定不能那么写,治大国如烹小鲜,什么都要稳着来,他要是上去就那么写,只能得到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

  毕竟他们家汗阿玛不是什么耳根子软的昏君,他们家汗阿玛厉害着呢。

  太子斟酌着语言试图让他们家汗阿玛在治水的时候不要将漕运看那么重,必要的时候还是安全放在第一位,海运一样可以运货,不比漕运麻烦多少,他们可以换个思路来治水。

  唉,这种事情其实不该他这个太子来上书,这是漕运衙门的事,老油条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近海海运更省钱,架不住这种事情一碰就会得罪很多人,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没人敢直接上书皇帝说重视海运。

  漕运衙门不敢得罪人,巧了,他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