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的脊梁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太监派驻到军中出任监军在唐朝已有之,但在全国各地主要府县都派驻镇守太监还是大明朝的发明。

  其实细细想来,这和大明朝的君主不信任文官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武将再嚣张在大明的军户卫所制度下也不可能掀起太大的风浪。

  而文官却全然不同了。

  大明朝的文官已经进化到了一种境界,可以左右舆论民情。

  如果皇帝敢和文官集团作对,很可能被喷的体无完肤。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定下的这个制度是有很大缺陷的,他和朱棣这样的强势君主可以一个人处理朝政,但后代却不具备这么强的能力。

  故而朱元璋苦心费力的废除的丞相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死灰复燃。

  内阁的设立其实就是因为皇帝力有不逮,无法一人独自处理政务。

  天子一人干不了,这才引入了内阁,希望内阁大学士能够完成大部分奏疏的票拟。

  有的皇帝十分懒,连将票拟好的奏疏进行批阅都不愿意,故而司礼监便被授予了批红权。

  准确的说内阁首辅相较于丞相权力被削减了很多。内阁加上司礼监才勉强相当于历朝历代奉行的丞相制度。

  皇帝需要太监这一群体对文官加以制衡,这一点从内阁和司礼监的运作模式便可见一斑。

  其实谢慎本人对太监倒也没有偏见,与他们打交道多了也多少明白了太监的处世准则。

  相较于文官,太监更讲义气。或者换句话说,是文官太不讲义气了。

  座师?业师?只要在利益面前,文官们统统能够出卖。

  反观太监,对于拜过山头的“干爹”却是从一而终,很少改换门庭的。

  “小阁老,您这话让奴婢受宠若惊啊。”

  何善一脸惊讶,堂堂内阁大学士,天子身边的红人竟然听说过他这个小小的宣府镇守太监。

  “何公公,本官有些事情要出去一下,你且和小阁老聊吧。”

  杨廷和找了个理由抽身而出,厅堂内独留下了谢慎和何善。

  “何公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吧,你来找谢某所谓何事?”

  谢慎也不想和何善兜圈子,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小阁老真是一个爽快人啊。”

  何善笑声道:“其实奴婢来找小阁老只为求您一件事。”

  我靠!

  谢慎心道我给你点颜色,你真的要开染坊啊?

  咱们俩很熟吗?你上来就要求我办事,这不好吧?

  何善见谢慎默不作声,犹豫了片刻还是叹声道:“奴婢在这宣府已经待了三年了。如果可以的话,还请小阁老和陛下说一声,把奴婢调回京师吧。”

  什么?

  谢慎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何善求他是为了回京?

  他听说过文官费尽心思为了回到京师的,可从没有听说过实权外放的太监也愿意往京师跑的。

  毕竟京师是天子脚下,太监又是天子家奴,在深宫之中得仰人鼻息,这种日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