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4000字二合一大章】_寒门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西涯致仕,谢四明接任。

  大明首辅大学士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

  虽然其中也有一点小插曲,但总得来说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属于可控范围内。

  值此革旧鼎新之时,满朝官员都对新首辅送上了祝贺。

  不管是六部尚书,还是都察院都御史,亦或是科道言官,他们极尽溢美之词将谢慎捧成了千古明相。

  这和杨一清发难时百官的沉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时文官们大多是一种看热闹观望的态度。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站队,要等到一方显露出胜势再做决定。

  这其实是官场生存之道,无可厚非。毕竟除了亲娘老子没有人会无私的站在你的背后。

  重要的是这些官员能够真正支持谢慎的新政,为大明改革出一份力。

  能做到这些,谢慎就很满意了。

  至于杨一清,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死活。

  流放琼州府那等蛇蝎遍布之地基本宣布杨一清官场生涯的结束。文官们谈起这位昔日同僚时最多也就是感慨几句。

  没办法,跟谁斗不好偏偏要和天选之人斗,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按下这些且不提,却说三年后也就是正德八年,土豆和玉米在大明两京十三布政司全面推广种植。

  经过三年的努力,大明百姓们终于接受了这种外来新作物。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大明百姓尤其是庄户人特别守旧。

  对旧的东西极为坚信,而新的东西要想被接受需要极大的努力。

  再加之皇权不下县,大明政令最多传到到县一级。

  再往下,仅仅靠官府是推行不下去的,需要地方族长的配合。

  这样一来,便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交易,复杂程度远超常人想象。

  当然,真正种植后,百姓们尝到了好处接下来不用官府倡导他们都会主动进行种植。

  这对大明可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明朝最终亡国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太过严重,绝大多数土地和财富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这种不正常的贫富差距自然引得穷苦百姓心中不平衡,被有心人一忽悠就揭竿而起,与朝廷拼命了。

  再加上北面有个养寇自重的李成梁,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结果玩脱了把女真人养肥被一波平推亡了国,实在是太凄惨。

  现在好了,有了高产粮食解决了吃饭问题,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了。

  明代的百姓其实和历朝历代的一样,都十分驯顺。只要让他们能吃饱饭不饿肚子,就不会扯旗造反。

  毕竟谁也不想过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提心吊胆的日子。

  当然,土地问题才是根本,仅仅解决粮食问题而不解决土地问题迟早还会出问题,只不过矛盾爆发的会更慢一些。

  这也是谢慎极力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相较于新作物的种植,土地改革遇到的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