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3章 采红菱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稻谷秤重入库的事情,一天时间就处理好了,杜构喜滋滋的跑回来,亲手写了一篇大字榜文,不过,字虽然写的好,恐怕没有多少百姓看的懂,还得他们这些官员帮灾民百姓们念才成。

  “尚书大人,计算出来的平均亩产,九石三,这可是干稻谷,九石三啊!”

  “九石三而已,激动什么,比之当年我在岭南第一次种植水稻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增加,看来,这个产量,基本上是稻种改良之前的一个极限了。”

  这次种植,从科学的整田,到使用这个时期能够做到的最好施肥方案,再到较高效率的除虫,除杂草,可比第一次在岭南,让根本不懂得种植技术的岭南百姓帮忙种植水稻的时候,下了更多的功夫,但是平均亩产量,只是提升了零点三石,也就是三十多斤而已。

  以孙享福孙的分析,不是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因为种植技术这边,几乎做到无可挑剔的了,这是稻种遗传基因的限制了。

  此前,他为了方便对比,对于试种田的田亩大小,都按照后世的田亩面积来计算比对过。

  如果只是亩干产九石三,一千一百斤左右的话,那么,他想在第一期的研究种植结束,达到后世第一期杂交水稻研究试种的产量,可是有着近三百斤的差距要追赶。

  四年时间,通过不断杂交,优化稻种遗传基因,将平均亩产提升近三百斤,这可是很有难度的,即便是后世,四年一期的研究种植下来,也不过是两百斤左右的增幅而已。

  虽然孙享福瞧不上这个亩产一千一百斤的产量,但这个产量,却足够垸田里的百姓们敲锣打鼓的庆祝了。

  去年,他们自己,只种出了五石四的产量而已,现在的这个产量在他们看来是比较神奇的,孙享福当真是天下第一会种田的人,同样是那块田,让他来种,亩产量居然提升了将近四石,以每家差不多二十五亩水稻田来算,这可是让每户的田地里增产近百石稻谷,那么,卖谷得到的收入,差不多增加了六贯。两季都是如此的话,那可就是十二贯。

  许多年纪稍微大些的老农,在农部官员帮他们算清这笔账的时候,都激动的流起了眼泪,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有生之年,居然会见到种二十几亩地,就能年收入二十几贯的场景,这真是要发达的节奏啊!

  比百姓们还高兴的人,貌似也有,那便是李泰他们这些王爷,从百姓们的欢呼声中走过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把胸膛挺的很高,貌似这件功劳,就是他们的一般,殊不知,他们到现在,可都还没记住种植水稻的所有程序和注意事项呢!

  第一次种植,孙享福只是稍微锻炼了一下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这些压根没见过水稻是怎么长出来的北方人,大致了解了一下种植水稻是怎么回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