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男耕女织_三国之经天纬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项利国利民的农业生产技术,但在汉末三国时代,南中地区的蛮人并未掌握这项技术,只在东南扬州地区个别地方有梯田。现在好了,庞德公把这项技术教给了曹德,曹德又带来到了南中地区,让云贵高原百姓,提前数百年,享受到这种耕作技术的好处!

  至于麻线纺织的技术,其实南中百姓也不是一点都不会,但他们的织布机非常落后,产量极低,就算这种如同麻袋片一样的粗布,也很少有人能穿得上,更别提是这些生蛮部族之人了!刘纬推广织布技术,首先的一点,就是需要制造大量的先进织机给蛮人,这项工作,是由马钧来负责。

  马钧跟随刘纬的这几年,也长大了不少,除了身材高了,身体壮了外,其技术发明水平,也是日益提高,在刘纬的指导下,他对传统织机进行了改进,发明了马氏织机,其生产效率也是大大提高!

  刘纬是要把这种新式的马氏织机传播和赠与给南中蛮民吗?不是!因为这种织机构造精妙,生产成本却较高,刘纬一时之间,还真提供不起,他便下令把各地织布作坊中被先进织机替代下来的老式织机调运到南中,发给生蛮部族。这还真不是糊弄他们,因为就算是这些老式织机,也比南中蛮人百姓手里原有的那种土织机要先进得多,虽然都是些二手货,但却结实耐用,生产力也能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刘纬还破天荒地下令,将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南中人,这样他们就可以缫丝纺纱织锦了。蜀锦价格不菲,利益很大,如果每名蛮族女性都能学会纺纱织锦,无疑会为家庭带来许多额外收入,也是给南中百姓一个迅速脱贫致富的好渠道!

  此举也是开创了一个历史的先河,因为中原汉人,一直不愿意把丝织技术向外传播,主要是为了形成技术垄断。像王昭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人,据说与异族和亲的时候,也曾悄悄带了蚕种和桑种,大概因为气候原因等问题,也没能真正让番胡之人学会丝织技术。

  刘纬如此慷慨,愿意让蛮人学习丝织技术的创举,也是赢得了南中人民的欢迎,打破了技术垄断,虽然会造成有些蜀中织坊的短期利益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增加蜀锦产量,在局部区域范围内,还是会给刘纬带来巨大的财政收益,要知道除了蜀中和南中,别的地方可没有这东西,拿出去,一样还是硬通货!而且任何行业,有竞争才会有发展,丝织品技术被垄断,肯定不利于进步和创新,有了竞争,这个行业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当然,刘纬也深知,目前解决南中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先解决有吃、有穿和有住三项内容,就已经属于大踏步的前进了,其他的比如种茶、冶炼,甚至建设各种工厂,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