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章 内官的理想_烈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安口中所说出来的话,让王承恩着实吃了一惊。▲∴頂▲∴点▲∴小▲∴说,x.依照王承恩现在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区区的王府管事太监,王安却言及让他来掌管内廷,叫他如何不惊诧莫名。

  王安背着“擅权”的罪名,被发配到南海子充任净军,满朝文武中不乏为其求情的人,但如此一来,便又让魏忠贤和客氏找到了根据,又给王安加了一项结党营私的罪名,如此一来,便将王安的案子定成了铁案。魏忠贤以心腹刘朝为南海子行宫总管、净军提督,便是要他暗中处死王安,以绝后患。

  这一点,王承恩早已知晓,但看王安的神色却是一如往常,转眼之间,已经将王承恩带来的烧鸭、牛肉等物一扫而空,还喝了大半瓶的酒。

  王安心满意足的拍拍肚子,哈哈一笑,“痛快,喝足吃饱上路,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王安带着微醺的意味说起一些往事。万历年间,陈矩接掌张宏的司礼监秉笔之职。陈矩此人,虽是一名宦官,其人却是品行高洁、淡泊名利之人,一生谨守“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字真言,于国于民做了不少的实事。

  万历三十三年,陈矩以司礼监掌印兼掌东厂,这在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可以说是大权集于一身。但他却并没有滥用手中的权力,而是力图纠正时弊缺失,造福天下。仅是上疏奏请废止各地的矿税使一事,便博得了朝臣以及百姓的认可。

  自嘉靖朝开始,朝堂之上的党争慢慢浮出水面,到了万历年间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不好的苗头也蔓延到内宫。有鉴于此。陈矩唯恐宫内再度出现王振、刘瑾之类的权臣,因此在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允准之后,陈矩着意强化了内书堂的作用。

  有明一朝,“非翰林不入内阁”已经是朝野认可的惯例,而自宣宗时设立的内书堂却还仅是作为宦官的一种培训机构存zài。陈矩所想要做的,便是树立这种“非内书堂出身不得入司礼监”的制度。

  陈矩在位的时候。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支持,因而通guò内书堂,选拔了一大批内官中的人才,这些人中就有后来得以成为司礼监掌印、秉笔的刘若愚、常云、马鉴等人,也从侧面维持了万历朝时朝政的稳dìng。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身为冯保门人的王安。正是在陈矩的一力推荐下,王安才得以通guò内书堂,就任泰昌帝的伴读内官,跻身司礼监其中。后来又成为掌印太监。

  万历和泰昌两朝交替时,王安以东宫臣属的身份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但好景不长,泰昌帝继位仅仅一个月便驾崩,宠妃李选侍企图挟持太子,幸得王安相救,这才得以顺lì继承皇位。

  但却没想到,魏忠贤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