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2章 清静无为_最后的道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关于共工的历史文献。

  关于共工的记载,权威考证出自《楚辞·天问》、《淮南子·原道训》、《淮南子·天文训》、《补史记·三皇本纪》等书。

  从这些书中能大致得出这样一个共知的结论,共工与颛顼争帝,引发了一场大的战争。

  共工不敌颛顼,为泄愤撞倒了天柱,引发了大的洪水,祸及亿万生灵。

  战争以共工的失败而告终,失败后,共工一族被诛杀绝嗣。

  但从这场洪水浩劫来看,共工的确无愧于邪恶凶神之名,简直就是人类的罪魁祸首。

  历史文献翻遍,也没找出几个人愿意为共工平反,只有在地方民俗中,有将共工称之为人皇的说法。

  说共工也是三皇之一,功盖五帝。

  正自翻阅着资料,楚馡同学指着书页上的一段话向我提问。

  我接过书看了一眼,这一页写的是庄子外篇的一则寓言,说一个人如果要去隔壁县城,他的父母就会给他准备一天的干粮。

  若要去百里之外,他的父母会给他准备三天的干粮。

  若要去千里之外,他的父母就会提前半年为他准备干粮,至少会给他准备三个月的干粮。

  这个寓言看似直白,其实庄子真正要讲的是造化。

  我常说庄子这个人非常积极正能量,是因为无论在佛家还是道家典籍中,都充斥着大量的宿命论观点。

  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一切都是造化弄人。

  但庄子却认为造化是偏向人的,待人之亲犹如亲生父母。人之所以会遇到种种困境,是因为困于心迷于情。

  就拿这个例子来说,寓言中人要去的三个地方指的是本心的志向。

  若一个人的志向仅在隔壁县城,那么造物主就不会给他超过他所需之外的能量。

  一天的干粮,就是造物主所赋予他的能量,因为你压根就没打算走多远。

  将道理和楚馡说完,她又立刻提出第二个问题:“相公,按照你的说法,本心志向越高,得到的能量就会越强喽?”

  “是啊,在逍遥游中就已经写过一次了。”

  “这样的话,岂不是人人只要发大宏愿,都能获得天大的造化机缘?”

  “不是,你要知道,能力越强相应的责任也就越大。从修行上讲,遇到的劫数也就越凶险。”我解释道。

  “这样看来,志存高远也未必是好事啊,难怪道德经中反复说清静无为。”楚馡点点头说道。

  “傻瓜,无为不是没有作为,无用也并非没有用处。”

  “我体会不到,不如你演示给我看看?”楚馡给我出了个难题。

  “就在这里?”我问道。

  “嗯。”楚馡笑着点点头。

  “好,今天就给你看看,什么叫做清静无为。”

  临近年关,学生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图书馆中看似人满为患,真正专心读书的却找不出几个,一团嘈杂。

  刷手机,聊天的,谈情说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