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八章 观念问题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到捻军,刘英起义到黎天才,几乎都在军队来回争夺的核心地区,大量士绅阶层都要到武汉避祸,大量的土地被廉价出卖。土地从高度集中,有了一定的分散。这两个地区的自耕农和家族式拥有一定土地的富裕农民比较多。

  这也是为什么筑路大军中有着为数不少的富家子弟的缘故,他们虽然拥有土地,但是并没有和地主一样脱离劳动。

  他们响应张春,不反对土地政策,是因为土地政策对他们伤害不大,甚至还能够让他们拥有的土地有所增加。

  就算是森林全部收回国有,但是并没有阻止他们进山采集山货,实际上让他们拥有了比以前更加广阔的山林。

  当然被伤害利益的还是有。那就是大地主。

  杨湾的这片山林就是一个姓杨的大地主的。他曾经带着乡团和顾明对抗,结局自然不好。据说杨湾埋掉了三百多具尸体。军队虽然走了,但是研究组和工作组的人可都是带着枪来的。

  “在这一代我得到过杨先生很多支持,没想到有这样的结局。”邝荣光叹了口气。

  “知道他为什么率领乡团抵抗吗?要知道他在顾明的后方,不谈其它,只为了保住后路,顾明就不允许有这样的威胁存在。”张春一边走一边问。

  “杨先生拥有这里大部分的山林和土地,整个磷矿区几乎都在他家。从我到这里,杨先生就非常配合,而且杨先生在老百姓中风评不错,没有欺男霸女,欺压百姓的行为,对佃户也很照顾。”

  “呵呵,那就是为了利益。”

  “应该是,杨湾的乡团人数不少,有一两千人,除了步枪,还有机关枪和大炮。顾师长曾经让他投降,但是没有谈成。杨先生要求在他的地方不实行土地约法,不进行改革。难道我们不能和这样的开明绅士和平相处吗?”邝荣光苦笑了一下才说:“可是我现在明白了,至少新民大学的学生们不会允许杨先生存在。迟早他会被学生们逼反。”

  “喔?”张春问。

  “杨先生在我勘察出磷矿开始,就有一个很大的开采计划,并且已经和洋行商谈好了引进设备和技术,洋人占七成的股份。我曾经认为这是个好办法,虽然我不管矿产开发。但是我曾经想过要把这套办法向你推荐。因为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收入,能够强国强军。”邝荣光陷入回忆之中。

  “杨湾出事,我连忙赶过来,以为还能把这套办法实行,但是现在看来不可能。因为学生们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他们倡导的经济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和西方决然不同。和我以前学习的勘察设计理论也决然不同。至少我在开探槽时就没有想到过腐殖层的作用,我也没有想到过露天开采破坏的森林和地下的矿石哪一个更加具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们没有反对开采,只是开采方式可能会不同而已。”张春安慰道。

  “不是开采方式,而是思维方式。我决定分一部分调查队员去各研究所进修。同时还会向蔡校长要一批人。难怪王仁彬告诉我,需要专门组成一个矿山设计院,要集思广益,不要自己独断专行。”邝荣光苦笑道。(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