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一章 不同政见者带来的影响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空技术中国第一那是没的说。

  西方还是认为石油化工业以及工业化才是能给社会带来财富和方便。工业化和城市文明,这远远不是农业和农村文明能够比的。这一点,连很多从中国出来的官员也认可了这件事。

  而这让各国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一个比较奇妙的影响就是,去中国人比较多的德国,再次根据中国人的意见,取消了进攻英国和苏联的计划。1942年1月1日。德军分三路,动用了一百个师共约四百多万人攻入了埃及和阿拉伯半岛。攻击的对象是英军。拿下这一地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共济会达成和解。

  “元首先生,您不可能杀光犹太人,既然不能杀光他们,那么就让他们在中东复国,让犹太人和犹太资本有一个出路。德国能够容许瑞士在自己的国土内独立成果,为什么不能在地中海的海岸,在耶路撒冷让犹太人复国?对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应该如此对待。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天生仇敌。德国在中东需要的是石油利益,为稳定欧洲大陆争取时间。这是一举数得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希特勒在评估了苏联边界的兵力部署后,认为苏联将兵力的纵深布置,主要在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流域以及乌拉尔山一带。而且现在苏军的主力正在波斯和英军鏖战。要发生碰撞,也很可能在中东,而不是在欧洲。所以同意了这个建议。

  而这也解决了犹太人在欧洲的问题,消耗共济会的实力,打开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纷争的魔盒。

  “中东的石油德国要全部拿走不现实,所以保住环地中海,和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决战,进而进入印度洋,这样的结局总比在大西洋与英国和美国进行决战要强。而且失去了殖民地的英国就什么也不是。”

  希特勒接见了何龙斌。何龙斌不肯在德国政府任职,他说自己是来考察德国工业的,向德国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在中国,几乎不存在企业管理,所有的单位都为了国家而工作,不讲成本,不讲效益,不讲条件。何龙斌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

  何龙斌为希特勒指出了另外一个可行的方向。

  “德国,欧洲和北非才是根本。所以瑞士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何龙斌提出的战略方向到底有多少陷阱?这在德国军政两界都引起了争论,但是,它却得到了希特勒的认可。(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