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章 对于姚广孝的处置_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生活吧。

  至于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一共去平倭,谁能得到更大的功劳,这点完全不在朱英的考虑范围之内。

  首先,朱棡一共过去,那么拥兵养寇自重这样的行为,朱棣就不可能办到了。

  其次,朱棡去清剿走私海商,定然是会得到朱英麾下势力的帮助,早就对那些海商无比熟悉,直接干进老巢就行了,并不是太费事。

  这样一来,朱棣也只能被逼迫着加大剿匪的力度,再难有其余的心思。

  “爷爷可曾听说过姚广孝?”朱英开口问道。

  朱元璋微微皱眉,回忆一下,摇头道:“未曾听说过,大孙提到此人,可是有何安排。”

  朱英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解释道:“是一名僧人,法名道衍。”

  现在的姚广孝,并不叫姚广孝。

  姚广孝原名姚天僖,出家后法名道衍,朱棣靖难成功后,这才让姚广孝恢复本性姚,赐名广孝。

  只是姚广孝这个名字太出名了,导致朱英一下子脱口而出。

  朱元璋听到道衍这个名字,感觉到十分熟悉,仔细回忆,这才笑道;、

  “原来是他,咱记得这个僧人。”

  “那还是洪武八年的时候,咱准备安排些僧官,便让懂儒学的僧人到礼部那里考核。”

  “说起这个道衍呀,咱还真是有些印象,此人文章之中,心思不纯,多是些涉及名民生进言。”

  “一个好好的僧人不做,只想着当官的和尚,能是个好和尚?”

  “咱便是赐了他一件僧衣,让他好生养养性子。”

  当时的朱元璋对于道衍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他让通儒僧人到礼部应试,所授予的僧官,可不是来管百姓的。

  主要的目的,还是在礼仪祭祀上。

  道衍这和尚都跑题了,朱元璋虽然对其还算是欣赏,但这样的人大明也不缺少。

  朱英点点头,他知道姚广孝有过当官的经历,这个还是很好查的。

  后来姚广孝还是如愿以偿,洪武十三年的时候,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天界寺是京师三大寺之一,与灵谷寺和大报恩寺并列,管辖其他次等寺庙,规格最高,列五山十刹之首。

  也正是因为入了天界寺,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的时候,姚广孝才有资格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大孙突然提到这名僧人,可是有什么想法。”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问道。

  姚广孝对于朱元璋来说,真就如同蝼蚁,根本没放在心上过。

  若不是当初那篇文章写得不错,早就将此人忘记了。

  朱英微微一笑,说道:“道衍此人,后来随同四叔去了北平,一直跟随。”

  “当初在北平,便是道衍法师帮忙引见四叔,也算是于我有恩。”

  “我从北平跟随四叔来到京师,和道衍法师同乘一辆马车,一路颠簸过来。”

  “道衍法师如今年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