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八十九章 完人制作大法_好莱坞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哪怕是最为出色的导演,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墨菲心志坚定,在前期撰写剧本的时候,一切进行的都很正常和顺利,但当团队再次在威尼斯的仓库片场集合,筹备正式开始后,盖尔-加朵担心的情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墨菲和罗斯的关系不一般,这导致他想把影片失败或者成为烂片的几率降到最低,因此开始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

  人一旦考虑的太多,往往会出现自我否定,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第一笔资金到位后不久,墨菲在多方思考之后,忽然觉得最初制定的拍摄方式不是太好。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思考的更多,整整两天的时间里,都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中,重新考虑影片的主题。

  就像《混乱之城》反应的是恐惧和理念冲突一样,墨菲拍摄制作影片之前,首先确定的就是电影的主题,现在的这一部主要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个人选择……

  这样的主题用在罗斯身上合适吗?被天主教牧师的侵犯,是导致他走上一条不归路的直接原因,但被侵犯的人不止是罗斯一个,其他人呢?

  短短的两天中,墨菲脑海中闪过无数的念头,都无法做出决定,直到他想起曾经在太平洋对岸读书的时候,上过的关于传记影片的课。

  “是的,罗斯是个例。”

  想到曾经那些千篇一律的个人传记性质的影片和电视剧,墨菲终于抛弃疑虑,坚定了最初的想法,“但这就是一部罗斯的个人传记影片,何必去管其他的人?”

  无论什么样的传记影片,终究离不开艺术加工,但艺术加工的度必须掌握好,这方面墨菲有足够的反面教材。

  随后,墨菲开始回忆曾经在太平洋对岸看过的传记影片和电影,以及一些理论上的问题,这些可以让他保持清醒,避免犯下最基本的错误。

  当代的电影几乎逃不开对人物的描写,几乎所有影片都在讲述人物与时间、空间的关系,而人物传记,是电影中最好拍也是最难拍的一种,好拍之处在于,看某些纪录片时会觉得在看一个人的编年体disovery历史频道,平淡到榨不出一滴油来;而说起难拍,传记片最大的难点在于创作者要保持一个相对中立的态度,拒绝价值评判的同时把故事拍得精彩。

  这对于导演的要求相当的苛刻,尤其是主角还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物时。

  以曾经的墨菲接受的教育,拍摄罗斯这样的人的传记电影,一定要把他彻底打入地狱,但问题是罗斯这样的人就像帮助过他和小罗伯特-唐尼以及监狱里面其他一些人那样,没有善的一面吗?

  当然,也绝不能只盯着他善的一面,拍成伟光正,那样就太低级、幼稚和厚脸皮了。

  再次确定思路,保持最初的主题不变之后,墨菲回忆起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