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六章 长镜头 下_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乃是电影表现手段的两大形态。

  蒙太奇学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就出现了,还是出现在苏联。代表作品就是那个“敖德萨阶梯”的《战舰波将金号》。

  因吹斯听的是,长镜头学派要晚了整整三十年,直到五十年代著名法国大学者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1918-1996)才提出了“照相本体论”。他认为只有长镜头才既能够保存客观存在的时空连续性,又具有协调镜头内部组织的充分能力。

  此君便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手册》派”创始人,被誉为“电影新浪潮之父”、“精神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然而,这位电影理论大师一生之中一部片子都没有拍过。

  之所以会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和蒙太奇相比,长镜头对导演、演员、摄影师和幕后技术人员的要求高得多得多了。

  蒙太奇真的只要会剪胶片就能蒙出来。

  长镜头不但对运镜的要求非常高,还要求很强的现场调度能力,所以才会成为后世电影导演最常见的炫技手段。

  而大场面的长镜头的难度那就更高了,能拍这种几十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个人的长镜头,那么这位导演必定能在电影艺术殿堂之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格里菲斯别说几十人的小场面了,他连上万人的大场面都拍过。

  还记得吗?1916年他拍摄《党同伐异》的时候为了真实再现毁灭巴比伦的波斯大军,动用了整整一万五千名的群众演员。

  但是短镜头和长镜头是完全不能比的。在长镜头之中,只要一个微不足道小配角的一个细微表情不到位,这个镜头就算费了。

  这个时候,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也都围了过来。

  不管认识不认识袁大师的人,都十分热情地向他打着招呼……

  有的不领行情的人还在问呢:“我说伙计,这个Chink是谁?”

  听到这个问题,那位“伙计”一脸不屑地看着他道:“什么Chink啊?他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和投资人之一,尼奥-袁!”

  “尼奥-袁……我说伙计,难道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位连爱因斯坦都崇拜的家?”

  “当然就是他咯……嗨,你上哪啊?”

  “我说伙计,请他签名啊!”

  当一个人单独见到名人的时候还有点矜持,可是当一帮子人的氛围一旦起来那就热闹了。

  于是我们的袁大师就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海洋之中,总算大卫-格里菲斯大导演积威甚高,拿起大声公吼了两句,总算是把人群给驱散了。

  当然这下戏也暂时拍不成了,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中午,格里菲斯索性就让大家提早吃午饭了……

  “爱娃-钱德勒小姐,嗯,你现在改名叫亨特尔小姐了,你也瘦了啊……”

  “你呜好呜……”

  “哦,你是丽莲的妹妹桃乐西……”

  “你呜好呜……”

  “你好,玛晽-黛徳丽小姐……”

  “你呜好呜……”

  “你好,珀尔-怀特小姐……”

  “你呜好呜……”

  “你好,露易斯-布鲁斯科小姐……”

  “你呜好呜……”

  袁燕倏终于见到了《饥荒孤女》的主要女演员们。除了“正义阁下”的妹妹,“力量阁下”的姐姐钱德勒小姐原本是默默无闻之外,其他几位都是后世知名大明星,而且还是春兰秋菊各有动人之处的大美人,当然现在还是小美人……

  然而,扎进美人堆里面的袁大师此时心如古井毫无绮念。这不是他的层次突然之间提高真的成了“大师”,也不是他的荷尔蒙分泌出了一点问题真的成了“太监”。

  而是这些小美人们完全看不出有多美,倒是能看得出有多瘦。

  更关键的是,她们竟然懒得搭理这位英俊的中国绅士,而是都捧着一只漂亮的美国苹果啃得正欢……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