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六章 弗里曼_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章副标题:想完也完不了啊。

  …………………………………

  “现在常有人说以摩根-弗里曼(MorganFreeman)为男主角的系列侦探是“紫色主教”,也就是袁燕倏先生创作生涯的一大污点。

  这并不是说这套侦探不够精彩,或者缺乏创意。

  恰恰相反。从文学角度来说,弗里曼系列部部都是侦探中的经典作品。

  和袁燕倏先生其他作品一样,这个系列在布局和情节上很有特点,难怪他有“文字魔法师”这一美誉。

  他的作品一开局的描写,就令人感到异峰突起,天外飞来,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让读者陷人作者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饼之中。

  接着,作者又会使出新的一招,在情节跌宕起伏中,人人是凶手,处处是迷宫,当你刚刚朦胧地意识到某人是凶手时,作者笔锋一转,又使你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你的结论一次又一次被否定,而那个站在雾里的凶手始终让你摸不着看不清。

  直到结局,读者都陷入迷宫而不辨东西。而当在真相大白之后,不得不佩服袁先生丝丝入扣的分析,感叹自己思维能力的欠缺。

  除了侦探特有的元素之外,他还特别擅长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这些角色视为有血有肉的鲜活之人。

  这一点在他1921年写的首部《东方快车谋杀案》之中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当中出场的角色几乎囊括了整个欧洲所有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而这些角色全都是“地域黑”,对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那种地域特质,互相讽刺挖苦的不亦乐乎。

  比如那一句名言,典型的国际联盟的官员是什么样的呢?

  英国人的调解能力,意大利人的组织能力,俄国人的克制能力,德国人的“弹性”,法国人的“谦逊”,再加上比利时人的“想象力”,荷兰人的“慷慨”,爱尔兰人的“智慧”。还有美国人的“参与”。

  最后一句是在嘲笑美国人的孤立主义导致他们没有加入国联。

  虽然这样的桥段会让某些读者感到不快,但是这绝对是一种高级的幽默和善意的讽刺。

  如果放在现代的欧美国家,这绝对是一本政治不正确的。而在1921年,《东方快车谋杀案》当中的角色被视为欧美各国人民的经典形象,甚至日后很多都沿袭这样的写法。(注释1)

  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再加上袁燕倏先生在英国遭受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他最喜欢“黑”英国人。尤其是在他的《尼罗河惨案》之中,出场的英国人没有一个是正面形象,或贪婪,或自私,或薄情,或刻薄……

  正是这个原因,英国读者对这些很具有英伦风情的侦探是又爱又恨。

  就连“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都说,弗里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