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7 金融劫掠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土贵金属货币不足,那么就把眼光放长远点,去打量世界其他地方,比如倭国!

  相比较此时的大明奇缺贵金属货币,倭国银矿丰富,甚至号称“银岛”。特别是白银与铜钱的汇率,要比明朝低到多,同样的大明铜钱放在倭国,能多换出来两三倍的银子。

  甚至可以这么理解,哪怕此时有个大明商人什么都不卖,光运输铜钱去赚汇率差价,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另外东南沿海的百年倭乱,究其根源也是生产力与物资之间的矛盾,这点跟大明北方蒙古的侵扰很相似。

  倭国非常期望与大明以入贡、贸易等等方式获取钱币跟物资,甚至各方势力之间,一度因为入贡资格问题而大打出手。

  只是明朝对于海外贸易没多大兴趣,从而导致交易方式大多以走私为主。

  一旦贸易缺口无法满足,加之日本正好处于“南北朝”时期动乱不断,出现了诸多战败的武士以及破产的农民,活不下去就很容易被裹挟动歪脑筋。

  于是很多人被九州的商人所招揽,沦为贼寇合作劫掠大明以及朝鲜的沿海地区,这就是明朝倭乱的根源因素所在。

  沈忆宸期望叶宗留等人,通过与倭国的商人合作打通渠道,去赚取日本的白银来填补大明的货币缺口。

  这种方式并不是所谓的当汉奸,相反是一种高级生产力国度,对于初级生产力国度的金融劫掠,或者更通俗一点说就是倾销与货币洗劫。

  当然,金融学上的东西,沈忆宸跟叶宗留等人说不清楚,也无法解释,只能简单粗暴的归纳于让他们与倭奴合作了。

  “沈案首,你恐怕不知,倭奴穷的连裤子都穿不上,他们能与我们做何生意?”

  叶宗留是见过倭寇的,又矮小又穷,一身破破烂烂要什么都没有。像倭国这种蛮荒之地,天朝上国需要与他们做生意吗?

  不得不说,叶宗留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明朝的主流认知。

  正是因为这样,明朝的前中期除了极少数活不下去,被迫与倭国进行走私的沿海渔民,其他人脑海中就没有与倭国贸易的概念。

  “他们有没有裤子不要紧,最重要是有银子就行。”

  沈忆宸笑着回了一句,倭奴什么状态关键吗?后世大英帝国设立东印度公司殖民东南亚,大多数土著恐怕连目前的倭寇都还不如,照样能从他们身上剥削出来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只要能从倭国弄来白银,就能解决压在叶宗留等矿工身上的重税,缓解大明的货币紧缺。

  并且打通了于倭国的贸易通道,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能掌握倭寇的动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详细的了解了倭寇的行进路线跟后勤基地,才能做到彻底的剿灭。

  种种优势都表明,现在展开对倭国的金融劫掠,无论是救叶宗留等人,还是提前百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