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9.硬了?崭新的身份_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事确实如秦勇所说,应该背后是方永波的意思。

  再结合着昨天吃饭,他也能感觉到方永波是挺重视他。

  挂了方永波的电话,李安又给魏老师去了电话。

  老魏就两个字:“快去。”

  一路忐忑,李安来到蓉城音乐厅。

  一番询问找到了向南的办公室。

  “李老师您好您好。”

  两人一见面,向南就热情上来握手。

  李安不是第一次见到向南,但他总是觉得向南的声音和形象严重不符。

  电话里的向南声音奸而细,实际上是却是个弱不禁风的胖子,不用低头都自带着三个下巴。

  “向经理您好。”

  向南的办公桌其实不小,但是向南往往那一座,就显得桌子有点小了,“李老师请坐。”

  两人坐下,向南看茶,接着按照方永波的意思直奔出题。

  “李老师,咱们也算是自己人了,我就不客套了,“向南把准备好的材料递给李安,“我先给你介绍一下咱们乐团明年承办的几个大项目吧。”

  蓉爱能发展到今天,方永波扛大旗自是不必多说,掌控着乐团的大方向,但后面若是没有向南的精打细算,方永波的工作进展也不会那么顺利。

  作为一个经理,向南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出色的理财能力。

  这也是他能立足于蓉爱的根本,方永波需要他弄钱,上面也需要他维持乐团的营收。

  在这次音乐节之前,向南不是谁的人,他只代表自己的立场,眼见音乐节取得重大成功,他依然只代表自己的立场。

  只要孔超一天不走,他就一天不会站队。

  至于为什么方永波昨天一个电话,他就立马准备好合同给李安打电话,原因很简单。

  李安年轻,有能力,在蓉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且需要舞台。

  再直白点,现阶段的李安,好用,十分便宜。

  本次音乐节,李安算是方永波的私人邀请,没有协议酬劳。

  但是同样被视作钢琴演奏家出场的王锦华,却让他忍痛支付了二十万的出场费。

  其实就一首大协奏曲,其他的可以用寥寥形容。

  同样的价格,他能请来国外T1的钢琴家,还是把食宿机票都算在内,可方永波不同意,说最后那场演出必须上蓉城本土出来的演奏家。

  在向新型市场迈进的路途中,国内各大乐团的财政问题都不容乐观。

  其中邀请名家这一块儿,就是一大毒瘤。

  纵观现在的音乐会市场,除非是真正具备票房号召力的演奏家,比如林郎等人,剩下的一些所谓国内外名家根本支撑不起票房。

  如果不是靠着赞助和补贴,许多地方的音乐厅早就熬不下去了。

  所以对于维护音乐厅的正常运转,在非必要情况下,少请“名家”,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但是节目质量又必须得有保证。

  所以李安在向南的眼里,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

  一场演出两万到四万。

  就折中按三万来算,十场也不过三十万。

  三十万就能把明年蓉爱需要钢琴的演出任务消化个七七八八,还要特么的什么自行车。

  要是每场都从外面请,那得多少钱,就现在的市场环境,随便一个在国内有点名气的青年演奏家报价都不会低于七万。

  而且那些人就一定比李安强吗?

  和方永波的观点不同,尤其是在莫扎特专场结束后,向南觉得李安已经不用再发育,可以当做成品使用了

  少花钱,办大事。

  向南如果不是担心方永波跳脚,真想一口气和李安签上三十场。

  可没办法,李安是方永波眼下的红人,他要是真拿三十场合同做文章,怕是得把方永波彻底惹毛了。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