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7.旅途记事十三:“最强之敌?全员结集!”_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孩子一直以来都有点内向,不太擅长与人接触,之前在家还好,有他和孩子爸爸妈妈和一群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这就要来燕京上学了。

  面对全新的环境,孩子能不能够应对?

  他希望用一场夏令营活动来做缓冲,让苗恒瑞提前适应一下。

  王翰看向黄楚贤的时候,黄楚贤也看向他,两人相视一眼,接着都笑了笑。

  这一笑,也就没什么了,他们都懂,都是孩子们自发的嘛。

  宋康看到这一幕,心里挺开心,老陈选人的眼光没问题。

  有一说一,这样的活动,势不可免的,老师之间也会有属于老师们的“切磋。”

  琴技的切磋,教学的切磋。

  这才有意思嘛。

  就用老陈的话说,都是些年轻有为的老师,别搞得像那群老家伙似的,面上你捧我我捧你,背地里相互使坏。

  国内上层的钢琴教育环境就是被这种不良风气影响的,谁都不鸟谁,谁都不认可谁,都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

  谁都不鸟谁,各自发展,这还算好的。

  过分的情况有的是,比如圈里有个非常有名的段子:你说哈农好,那我就说哈农不好。

  不团结,怎么求发展。

  所以宋康特别能理解老陈想搞一个新的钢琴教育生态环境,大家有问题就拿到明面上交流,有争执不怕,就拿论据,拿实际情况,最好争个“你死我活”,把问题争明白了。

  争完大家去喝酒。

  宋康知道这很难,但凡事都得有个开始不是吗?

  别人不知道,他可清楚,老陈这次活动的邀请名单可是列了足足有十三位老师。

  最后精挑细选,只留下了这五位,海市的黄楚贤,西市的王翰,蓉城的李安,厦市的孙立文,还有豫省小县城的吴泽宁。

  几人除了吴泽宁,都是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年轻老师。

  他明白老陈的想法,一点一点来吧。

  当然,除了这五位受邀的老师,还有两名老师属于半参与活动半参与组织的老师,津门的潘越和刚从羊城院毕业回来的姜笙。

  两人都是老陈以私人关系邀请来的,作为这次活动的另一环节的参与者。

  “王老师,这个孩子多大?”宋康一听这熟悉的问题,就觉得李安就很会啊。

  王翰笑着回答李安说:“12岁,该上初中了。”

  李安点点头,“了不得。”

  一个不得了,一个了不得,李安把话说得足够漂亮,让黄楚贤和王翰都觉得舒服。

  同时李安也对王翰留下了一个更加不错的印象,内敛。

  从宋康那里,李安已经得知此刻演奏的孩子考上了华院附中。

  但是王翰刚才并没有借着孩子的年龄提及这件事,只是说孩子要上初中了。

  换成一般的老师,怕不是要多强调一下。

  王翰苦笑,“孩子练琴挺刻苦,也耐得住性子,就是与人交往方面差一点,有点内向,和熟人还好,一和陌生人接触,嘴就张不开了。”

  李安:“理解,我这边有个姑娘,也是这种情况。”

  黄楚贤:“你们说现在的孩子,有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这边也有一个,本来都报名了,昨天他家长临时给我打电话,说孩子还是克服不了心理障碍。”

  大人们已经渐渐熟络起来,展开了大人的话题。

  几伙孩子们的注意力却始终都没有钢琴前。

  豆豆的眼睛都快掉到地上了,这些同学弹得怎么会那么好!

  刚才她还想上去弹一下,现在想想自己幸好没有上去,不然要丢死人了。

  王小虎摸摸下巴,看来这趟“凶多吉少”啊,这么多厉害的家伙。

  “师姐,他俩谁弹得好?”马可双手抱在头后,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

  客观评价,季洋觉得两个孩子弹得都非常棒,如果私心点说,“可能这个男生弹得更精巧一点吧,小北你觉得呢?”

  季洋想让小北参与到话题里,“如果你来打分,谁的分数会更高一点?”

  小北想了想:“我觉得第一个男生弹得好些,他的表情和肢体看起来和音乐很融合,琳琳你呢?”

  小车:“我说不出来。”

  王小虎:“反正都不如你。”

  小车忙摇头,“我没有弹过这首曲子。”

  王小虎:“你要是弹这首曲子,肯定更加激烈,更符合调子的情绪。”

  请收藏:https://m.4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